美國再度升息 2018一定要知道的四大投資關鍵

國際金融

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 1碼,這是美國今年第3度升息,外界關切台灣央行是否跟進 。但無論是央行的態度,或金融界主管、匯銀人士的看法,都認為央行將會按兵不動,利率不會隨著美國升息起舞,應該會「連6凍」。

除美國外,加拿大、英國、韓國今年下半年都升息

一如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Fed)結束兩天的利率決策會議,宣布升息1碼,為今年第3次升息。而自今年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陸續採取貨幣緊縮政策,加拿大央行今年已分別於7月、9月升息,英國央行於11月升息,更是逾10年來首次。

在亞洲地區,韓國央行11月宣布升息,不僅是6年來首次,也是亞洲第一個宣布升息的國家,凸顯全球經濟復甦強勁,對未來通膨展望深具信心;而各國陸續緊縮貨幣,也令市場擔憂熱錢退潮,資金將從新興市場國家撤退,進而影響股匯市表現。

除美國外,加拿大、英國、韓國今年下半年都走向升息之路,顯示主要經濟體陸續開始緊縮貨幣後,全球景氣復甦的態勢已然確立。展望2018年,投資人仍不可忽視升息所帶來的影響。

一、FED升息,美元走揚?

根據中央社報導,央行決定升息與否主要有兩項指標,一是經濟成長率,二為未來通膨展望。美國升息,代表聯準會看好美國未來經濟展望,並認為未來經濟過熱可能導致通膨竄升,因此透過調升利率,墊高資金借貸成本,適時為可能過熱的投資與消費市場降溫。

一般而言,美國升息後,除回收市場游資外,也會吸引全球資金往美國資產挪移,進而帶動美元走強,其他國家貨幣則會貶值。然而,今年美國雖已升息3次,但美元依然相對弱勢,韓元、新台幣匯價仍處相對高點,顯然升息與升值,已不盡然是正相關。

對此,公股銀行主管解釋,除市場對美國升息早已Price in(指提前反應價格)外,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以弱勢美元為政策基調,希望藉此縮小對外貿易巨額逆差,增加美國產品競爭力。在此政策因素下,美元表現受到壓抑。

央行官員則說,美國升息步調比預期來得慢,其他國家也慢慢跟上,開始進行貨幣緊縮政策,顯見這次的升息循環是全球性的。因此單就本次美國升息,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可說是「微乎其微」,且美國政治不確定因素仍高,亦使美元表現弱勢。

二、美國升息,新興市場股市安啦?

按常理判斷,美國升息將導致美元走升,原本停在新興市場的資金將大量撤回美國,並導致新興巿場股匯市同步走弱。然而此次美國升息,新興市場股市雖有小幅回檔修正,但仍相對持穩,多頭格局未變,過去的判斷邏輯,顯然無法解釋此一現象。

行庫主管指出,川普稅改雖然仍有變數,但美股已率先創高,目前尚無崩盤跡象,而為維繫美股表現,美國升息速度不至於過快,反而給了其他國家因應的時間。央行則表示,美股持續創新高,但也導致本益比偏高,部分資金向外尋求更好的投資標的,也支撐了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市表現。

資深證券分析師林成蔭表示,升息已是市場預期中」的趨勢,由於此次升息的背景為景氣復甦,投資人為尋求較高報酬,仍會投注資金到新興市場,不認為資金會大量回流到美國,除非未來美國利率持續提高,投資人才會開始考慮將資金留在風險低的成熟市場。

三、台灣央行跟進?

央行官員表示,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都是考量各自的經濟情勢,不受其他國家影響,並指出目前台灣經濟成長率仍低於潛在產出,因此產出缺口仍為負;且從實質利率來看,仍高於美、韓等國,這已透露台灣目前仍無升息的急迫性。

在台灣央行不跟進升息的情形下,美國升息對一般民眾來說恐「無感」,只有持美元定存的民眾,存款收益可望稍微增加,不過,由於新台幣對美元匯價已來到逾3年相對高點,即便定存利率提高,若非在美元低點買定存的民眾,存款收益可能被匯差通通吃掉,甚至還有匯兌損失。

美國今年升息3次,大致符合聯準會去年的預期,不過市場原本預估美國今年將升息4次,顯然在眾多因素考量下,聯準會期望透過穩健的方式,慢慢緊縮貨幣政策,也確實將對金融市場的影響降到最低。

對於美國明年升息次數展望,聯準會官員的季預測顯示,對2018年和2019年的升息預測不變,即明年將升息3次,後年1次,與今年9月的預測相同。

四」美國升息後,2018年是關鍵

行庫主管表示,對美國來說,是否升息主要是看國內的經濟表現。不過美國身為最大經濟體,還是會考量國際不確定因素。且景氣波動起伏大,週期也越來越短,對通膨與失業率的變動難以掌控,因此聯準會還是會謹慎以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2月,聯準會主席葉倫(Janet Yellen)將屆滿4年任期卸任,由鮑爾(Jerome Powell)接任。鮑爾曾呼應川普政府支持對金融業解除管制的看法,但他也支持葉倫的漸進升息作法。

聯準會領導階層改組,專家分析,葉倫時代基本貨幣政策可望延續,但擔任聯準會理事的鮑爾曾在11月底公開表示,「我認為下次會議升息的條件正在匯集」,相較於聯準會官員謹言慎行的風格,鮑爾對升息直接評論很罕見。

鮑爾不斷強調,他要鬆綁銀行業管制的諾言,同時要讓大型機構接受審查,以及盡量不碰稅改等高風險政治議題,極力鞏固中間派形象,這些都是他2018年入主聯準會後,外界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