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高通5G合作案卡關 聯發科後來居上?

企業追蹤

國內公平會重罰美國高通234億元新台幣,後續連鎖效應引發高通暫停與工研院在5G小基站的合作,甚至經濟部不斷為高通「求情」下,也掀起產官學的論戰。不過,18日工研院與聯發科同時發佈新聞,宣佈雙方合作2年多的5G通訊技術有新進展,在5G的3項關鍵技術,已通過工研院場域完成驗證,有助台灣進軍5G通訊市場取得新機與商機。然而,這項合作案的發佈的時間點相當巧妙,似乎也暗藏弦外之音。

聯發科、工研院發表5G關鍵技術與日DOCOMO相關

根據工研院與聯發科共同發佈的新聞稿指出,雙方在5G通訊關鍵技術突破包括最基礎的技術研發、5G測試場域及關鍵標準專利佈局上,目前合作開發最新進度包括在提高網路傳輸頻寬的LWA(LTE/Wi-Fi Link Aggregation) 技術、可解決高頻傳輸限制的38/39 GHz 毫米波高頻段接取技術,以及可支援小基站傳輸能力的MUST(Multi-User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技術。

據了解,工研院與聯發科這次宣佈的5G合作新進展,也與日本電信商NTT DOCOMO有關,為工研院整合基站相關技術,再與聯發科攜手拿下DOCOMO合作案。11月初DOCOMO與聯發科宣佈非正交多重接取(NOMA)等功能完成測試,就是透過工研院提供的小基站MUST排程技術與場測環境一同完成。另這宗合作案2018年起將啟動全新無線介面與晶片的開發項目。

支援小基站系統關鍵技術引起聯想

工研院資通所所長闕志克透過新聞稿表示,雙方在去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已攜手展示全球第一套LWA系統,領先全球將聯網速度提升至 700 Mbps;同年,也共訂規格共同開發完成全球第一套 38/39GHz 毫米波高頻段接取雛型系統,在戶外可支援時速100公里以上及Gbps等級移動傳輸,並共同發展、佈局相位陣列天線與波束追蹤等關鍵技術。2017年再度合作發表全球第一套 LTE結合38/39GHz毫米波4G+5G雙模小基站雛型系統,突破高頻段接取技術瓶頸。

聯發科資深副總暨技術長周漁君也指出,聯發科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多用戶干擾消除技術應用在手機接收器的公司,使用工研院提供可支援MUST技術的測試環境,完成此項技術在無線環境下的驗證,為5G系統商用打下基礎。

工研院、高通合作案卡關,聯發科補上?

只不過,台灣在5G通訊技術發展當口上,因先前公平會裁罰高通,引發高通片面宣佈暫停與工研院的小基站合作案,這次工研院與聯發科的5G技術合作進度宣佈時機,不免讓外界有所聯想。

工研院資通所副所長周勝鄰則強調,是不同的兩件案子,與高通合作部分主要在5G基站晶片,屬硬體平台,而與聯發科合作的方面則在前瞻技術,並非取代與高通的合作內容。

明年將進入5G標準確立前的關鍵時刻,據了解,工研院與高通合作案,因高通在基站標準開發上跑得較快,透過高通的標準平台,工研院得以研究開發軟體,以配合5G商轉產品。而與聯發科合作,則一同將扮演晶片平台與技術提供者角色,並和台灣高科技及電信產業一起打造台灣5G生態鏈,為台灣進軍全球5G通訊市場取得先機與商機,朝向2020年5G網路商用化目標邁進。

5G通訊技術在台灣變的動輒得咎,從技術發展角度來看,工研院與高通,或與聯發科合作案屬不同案子,但有了高通被裁罰事件,加上高通、聯發科長期以來的愛恨情仇,工研院不管跟誰合作,扮演的角色已經從公卿變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