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市集擺攤青年的寒冷長夜

社會議題

阿華今年三十五歲,他和雙胞胎妹妹在十多年前一邊上班邊一邊擺攤,是一個心細手巧的編織匠人---這樣講並不夠正確。這幾年來他們除了編織,還會做手工皂、漆器筷子、食器、絲線春花。現在則正在進行馬毛編織的學習與研究。

姊妹倆現在際遇有點不同。

姐姐因為在市集深獲肯定,因此好幾年前就決定當一個手工職人,全心投入文創市集。每天創作,每周跑攤。妹妹雖然一樣受到歡迎,但在幾年前市集生意清淡以後,決定重新投入職場擔任文書助理。

這三年多,市集生意清淡到可怕。市集裡的年輕職人,每一天都難突破2000元關卡。

由於買氣低落,它們調整作品,盡量設計價格約三百五十元以下的作品,增加買氣。無奈越來越多人只是看看。

跟阿華一樣的年輕人可多著。

文創市集擺攤為圓夢,奈何收入微薄

溫瑜是清大工業工程系畢業的高材生,但是上班幾年後他決定投入木藝研究與專研。他在市集裡擺設小件的木工作品,在三芝租了一個工作室,接單生產家具。

尼媽媽是台籍尼泊爾人的太太,本來就喜歡編織。自從跟先生結婚後,看到尼泊爾太太們用上等羊毛編織,收入極低。因此在台灣市集以尼媽媽名義幫忙尼泊爾嬤嬤賺錢。藉由回婆家的機會全家扛袋子。每年回去尼泊爾捐水井、買馬達、發獎學金。是一個國際行善個體戶。

小文專心於編織。他本來是手工皂達人,但是隨著做手工皂的人越來越多。當他看到身心障礙團體也開始做手工皂,他決定離開這個領域,甚至幫起身心障礙者賣手工皂。他一直夢想開一個編織教室,帶領年輕人體會編織的神奇。

飛菱是一個傳播名校的畢業生,他的理想是將市集達人介紹給大家。同時他有一個更高遠的理想,想要透過市集進行街道與社區活化,尤其是文化資產的活化。他現在是文創市集的頭頭。經常負責接洽市集,安排攤位。

以上這幾位,經常都是工作五天,展出兩天的文創市集擺攤青年。年紀都約三十至三十七歲,人生有經歷、有堅持、有技藝。但現在每周為扣掉支出的總收入低於五千元。

市集看似給年輕人機會,卻處處收錢

舉行文創市集的公司團體或政府單位,雖則用舉辦活動的方式給他們展出的機會。但是收入太低,文創市集像是一場好看青年的文創秀,但演員得自負盈虧。古時候演大戲,頭家出錢、管吃、管住。

現代文創市集更為高雅、同時甚具規模。但是通常還得攤帳篷費、清潔費,遑論便當茶水。地位其實不如唱戲的。
這樣的匠人、職人看到新一批文創投案青年,心裡真是十分複雜。

我想為他們舉行公聽會。透過他們來表述這些第一批投入文創市集老兵的處境,以及與社會創新的銜接出了甚麼困難。以及舉辦單位應該如何調整以便給他們更多的支持。

不知道哪個立委有興趣來主持?條件是必須吃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