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搶飯碗 π型人成職場不倒翁

科技趨勢

人工智慧發展的大趨勢下,高學歷不再是就業保證,且只有一項專長恐怕還不夠。要成為「π型人」,且要懂得活用人工智慧,達到人機協作,才能在職場上加分,不易被淘汰。

AI人工智慧儼然成為近來最熱門的詞彙,不管是既有產業的轉型,或新創產業的推動,莫不積極投入人工智慧的發展。然而,在各產業逐漸引入人工智慧後,民眾感嘆生活更便捷之餘,也開始對未來感到擔憂,深怕AI搶飯碗。

AI來勢洶洶,產官都積極布局

隨著物聯網帶來海量數據的蒐集、晶片技術成熟及演算法持續優化等因素,人工智慧相關應用備受各界關注,不僅研究機構如Gartner將AI列為2017年10 大技術趨勢,麥肯錫顧問公司亦將AI視為未來數位化重點。

國家發展委員會指出,從各國科技政策來看,AI已列為重點發展項目,如美國、日本、韓國等已將AI納入國家重要政策,我國「亞洲•矽谷」計畫亦將AI納入未來推動的關鍵議題,顯見AI 已蔚為各界關注焦點。

依據國內外智庫研究AI發展趨勢可歸納出以下重點:首先,未來將聚焦於機器人及自動駕駛、機器視覺、語言、虛擬代理、機器學習五項技術;其次,高科技、通訊、金融服務、醫療、交通、能源、旅遊等產業在AI應用面最被看好;第三,AI 的發展將需要更高端的運算效率、更精準的感測能力、更優化的辨識效能,此將帶動晶片設計及半導體技術的發展。

研調機構紛紛看好AI 將是驅動科技業成長的新動力,Wiseguy預期到了2023年AI市值將達142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17.2%;研究機構IDC看好各產業積極投資人工智慧解決方案,預計2016 到2021年複合成長率達50.1%。

國發會表示,根據國內外智庫預估,在2020 年,AI將創造3,000億美元的商業價值;到了2021年,30%的經濟成長將與AI相關。

談到當紅的人工智慧,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表示,面對新科技事物,政府與民間是相互的,並非政府硬要壓下來做什麼,反過來,民間廠商也不要認為政府是來管制,「而是雙方一起坐下來,凝聚共識」,透過創新實驗條例,達成可以互相馴化(domesticate)的關係,而不要視為洪水猛獸。

唐鳳說,對於AI發展,科技部等各部會都投入相當大的資源, 目的不僅是發展AI技術本身, 也是透過AI技術的興起,把現有的優勢,包含半導體在內的各個不同硬體優勢,全都整合。

能人機協作的π型人,立職場不敗之地

如今人工智慧也逐漸應用在各產業上,如自動駕駛車、機器人理財、智慧語音助理、關聯式廣告、動態人臉辨識等出現,令人驚呼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 也不禁擔憂自己的工作被機器人取代。

面對人工智慧等新科技應用,唐鳳認為,「AI可視為新的物種,人類必須學習怎樣跟這樣新的物種相處」。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指出,在人工智慧發展的大趨勢下,高學歷不再是就業保證,且只有一項專長恐怕還不夠,要成為「π型人」,且要懂得活用人工智慧,達到人機協作,才能在職場上加分,不易被淘汰。

楊宗斌說明,所謂π型人,就圖像解釋,下面的兩隻腳即具有兩項專長、專精在兩個領域或者具備兩種外語能力,且這兩項專長具有向外延伸擴展的能力,至於上方的橫桿,則代表可以將兩項專長統整、融合的能力,並運用於實際工作上。

人工智慧在各領域的應用快速增長,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公開看好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甚至認為許多醫生將被人工智慧取代,因為AI可能診斷小病,甚至做得比醫生還好。不過楊宗斌認為,仍有些工作是無法被人工智慧所取代的,尤其是涉及溝通、協調, 如銀髮族照護等這類工作,較不易被取代。

楊宗斌以法律、行銷等工作為例指出,人工智慧是客觀的, 其運算是由公式、機率所產生的,但行銷需要與客戶大量溝通,而法律除了法條之外,更重要的是同時顧及情理法,這類工作都還是需要由人判讀。因此, 越需要主觀評價的工作,越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原文作者為蔡怡杼,本文轉載自《中央社全球中央雜誌》。欲看更多精彩文章請至:https://goo.gl/KgPFq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