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醫療保健

關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這是種精神疾患,在經歷了重大創傷事件一段時間後,對心理及生理的症狀卻未減緩,甚至演變成為長期或慢性的病程,而影響了家庭、社會的正常功能。

瞬間的災害,造成長遠的創傷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在福島核電廠所引發的核災震驚全球,而筆者今年五月至日本福島進行災難創傷精神醫學觀摩。儘管此災難已經過了六年,後續造成心靈上的創傷以及社會上的動盪更是影響深遠。報導顯示,目前還有近兩成的當地民眾有表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畢竟,災害除了帶給災區民眾生理上的痛苦,目擊災害的恐懼感以及失去親友與家園的傷痛,也使得當地憂鬱症的發生率也比全日本人口的比例來的高,甚至有近百位的自殺個案被官方認證是跟此災難有關,而引起各界關切。面臨相似處境的台灣,天然災害不斷,更是需要提前準備面臨重大災難的心理重建之漫漫長路!

精神創傷的本質是一種強烈的恐懼、無助、失控以及毀滅的感覺,除了負面情緒,更應該要注意後續的自我傷害行為以及來自於社會人群的壓力。而近年研究指出,創傷後壓力症狀嚴重度跟情感的麻木程度成正比,也意味著心靈創傷越嚴重的個案,越無法適切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這部分更需要心理衛生專業人士的協助。

創身症候群的自我檢測

傷害是短暫的,但影響卻是久遠的,其實除了可以找精神科醫師協助外,也可以透過認知行為治療來處理病患創傷的議題。(製圖/蔡云瑄)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DSM-5)提到,若暴露在重大具威脅性的創傷事件下並伴隨以下症狀出現一個月以上,甚至影響到社交、職業或生活功能,需注意「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發生:

一、再經驗創傷事件:

不斷回想痛苦的記憶、情境再現、夢見創傷事件、當回想到創傷事件時或接觸到與創傷事件相似物時易引發過大的情緒和生理反應。

二、逃避刺激:

持續逃避與創傷事件有關的記憶或人物、地點。

三、負面情緒的出現:

有負面的信念及對於創傷事件的扭曲認知、對事物失去興趣、對人產生疏離感、無法感受到正面情緒。

四、警覺性增加:

易怒、專注困難、睡眠困難、過度警覺、驚嚇。

在創傷後族群的介入層面,建議至精神科門診做進一步的評估,依照病情的嚴重程度,除了藥物的幫助,亦可以認知行為治療來處理病患創傷的議題,藉由治療師的協助之下,去修正不切實際的信念、假設和錯誤的自動化思考。因為這些都會影響相關的情緒和生活功能。另外,社交情境的訓練也可幫助創傷個案跟人群接軌。

災難雖然發生時間突然且短暫,但對心理的影響是一輩子的,需要你我一起關心身旁歷經創傷的親友是否有相關症狀,可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原文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科 黃宇銳醫師,本文轉載自《北醫附醫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