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過多的資訊 跟著日本知名小說家簡單過生活

書摘

作者簡介

小川糸


2008年出版的小說《蝸牛食堂》(時報出版)改編為電影後熱賣,分別於2011年獲得義大利PREMIO BANCARELLA文學獎(義大利書報亭獎),2013年獲得法國Grand Prix Eugénie Brazier小說獎(布拉吉爾女性烹飪傳統大獎)。另著有《喋喋喃喃》(天下文化)、《家譜》、《緞帶》(暫譯,POPLAR文庫)、《七色彩虹》(暫譯,集英社)、《在馬戲團的夜晚》(暫譯,新潮社)與改編為連續劇的《山茶花文具店》(圓神)、《白色沙灘旁的鶴龜助產院》(時報出版)等書。

「我沒有手機。」聽到我這麼說,幾乎所有人都會露出驚訝的神色,甚至有人啞口無言,只是盯著我的臉看。

沒有手機的輕便生活

由此可知,在現代社會手機有多麼理所當然,多麼深入人們的生活。其實我二十幾歲任職製作公司時,曾經辦過手機。當時手機才剛剛上市,又大又重! 手機的重量和「去哪裡都找得到我」的束縛,令我十分痛苦。

當時,因為工作需要而忍耐了一陣子,沒多久就跟手機告別了。自從生活主軸轉變為在家寫小說之後,只要有家用電話、電子郵件和傳真機就能應付所有的聯絡。

我幾乎都待在家裡,因此這三種聯絡方式就已經綽綽有餘。不是很急迫的事情,可以用電子郵件跟我聯絡,緊急的時候,可以打家用電話。而我出門,通常都是為了辦事,或是趁一個人散步時思索,所以決定出門時不需要手機。

如果臨時必須打電話,我會去找公共電話,或向店家借電話。與人相約見面前,會先確認好對方的聯絡方式,真的遇不到時,再打公共電話聯絡。雖然我花了這麼多篇幅,特地說明自己沒有手機如何過活,但其實在不久之前,這是人們非常普遍的生活方式。自從手機突然之間普及起來之後,我們的生活型態就在不知不覺中徹底改變了。

我覺得這件事情最可怕的,就是「在不知不覺中」。生活方式和態度等等,原本應該是自己選擇,自己決定。我不希望自己的決定受到時代潮流或是「大家都這麼做」之類的理由左右。「隨時隨地都連絡得到」所帶來的安心感,另一方面會造成「輕忽」的習慣。不帶手機出門,便無法隨時查詢地圖,也無法輕易聯絡對方「我會晚點到」。失去了便利性,人自然會變得小心,因此出門前一定會先查好資料,也會早點出門以免遲到。這種心態一定能讓人變得強大,無論在何種環境都能生存下去,所以我希望自己能保有這種態度。

除此之外,我積極和手機保持距離的另一個原因,則是手機帶來太多資訊。現在的手機,與其說是電話,更像是資訊的寶庫。街頭經常出現一邊走路,一邊盯著手機,看到出神的路人。出門時盯著手機,而忘了抬頭便可看見美麗的晴空或當季盛開的花朵,實在可惜。放下手中的小小螢幕,也許就能遇上美好的邂逅。

我下定決心刻意與資訊保持距離。為了盡情享受親眼觀賞真實世界的樂趣,今後我也會持續「沒有手機」的生活。

減少電視和網路資訊,保持五感敏銳

我是個在家工作的人,待在家裡的時間很長,如何建立適合工作與生活的環境非常重要。

客廳是「工作室」、也是「放鬆休息的地方」,還是「與家人朋友共聚用餐的空間」,考量到這些用途之後,我決定不要在客廳放電視。

可不是因為我討厭電視喔,其實我還蠻享受看電視的樂趣。但是,我認為電視並非工作和用餐時的必需品,因此選擇把家裡的一個房間改成﹁電視間﹂。

這樣聽起來好像我家是豪宅,有很多個房間。其實不過是兩個人加一隻狗住的二房一廳,我只是把客餐廳和寢室之外的另一個房間拿來當作電視間罷了。

電視同時播放影像與聲音,持續提供有趣的資訊。只要打開電視,視覺和聽覺都會一起受到吸引,因此我覺得必須有意識的「減少」看電視的時間。

把空間區分開來,想看電視時,就必須走進電視間,這樣反而可以專心享受電視的樂趣。客廳裡用來取代電視妝點空間的,是色彩低調的繪畫和寫真集封面;如果想聽點聲音,就播放音樂。

這樣的環境,對我來說剛剛好。接收過多資訊,會使得五感疲憊,敏銳度也會降低。電視或網路往往一投入便無法自拔,必須學會如何適當相處。

如果你的生活中,也有某些事物格外花時間或是容易沉迷,最好先想想怎樣的接觸頻率才適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