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蔣經國 馬英九感念、柯文哲讚有貢獻

政治

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前總統、情報頭子首度同台,都是為了前總統蔣經國!新書《破局:揭祕!蔣經國晚年權力布局改變的內幕》今天(12日)下午在台北陸軍聯廳發表,包括前總統馬英九、台北市長柯文哲以及「江南案」的主角汪希苓、陳虎門還有前新聞局長邵玉銘都共同出席。

這本書雖然由高雄應科大前校長吳建國撰寫,但主要紀錄前國安局局長汪希苓說法,道出當年不為人知的「江南命案」真相!事發後,蔣經國晚年因為健康惡化,身體的病痛,加上發生「江南命案」、「十信事件」等令他頭痛的問題和弊案,在內外的壓力下,決定順應民意,從保守走向開放,宣布解除戒嚴,並開放黨禁、報禁,打破自己堅持的「三不政策」,允許台灣人民開放到大陸探親,種種奠定台灣民主化的基礎的重大政策。

江南案,蔣被逼得對台灣改革開放

其中,改變蔣經國態度的關鍵在於1984年的「江南命案」,該案暴露出當時最高情治單位首長汪敬煦運用幫派分子從事情報工作,下令竹聯幫幫主陳啟禮執行「制裁」具有美、中、台「三面諜」身份的華裔美籍作家劉宜良(筆名「江南」)。

已經高齡九十的前情報局長汪希苓口述的方式說明了「江南案」的真相,首度證實了本案對台灣政局的重大影響,他說,「江南案」爆發後,在美國強大的壓力下,蔣經國經過兩個月長考決定法辦他,以及公開宣布:「蔣家不能也不會再擔任中華民國總統」,結束長達四十年蔣家對台灣長期的統治。
柯文哲則說,有人欣賞蔣經國的操守、建設台灣的努力與魄力,稱讚他是民主舵手;但也有人批評他是獨裁統治者,整肅政敵、嚴重侵害人權,但即使是個獨裁統治者,為何在去世多年後,仍獲得不少人懷念?

「是我們對台灣過去的歷史認識不足?還是我們當前的政治出了什麼問題?」柯文哲說,這是一個值得反省的問題,每個人看法或許不一樣,但能誠實說出自己的想法,才有可能了解彼此、反省與改進。

柯文哲與馬英九,同台不同框

他說,在今天這個場合,必須承認對蔣經國統治台灣的那段歷史,「遺忘多於記憶、懷舊多於認識、忽視多於檢討」面對歷史,在對錯之間,如果能經由資訊公開、理性對話,重新面對走過的歷史,不好的地方就避免再犯,好的地方繼續發揚光大。

柯文哲又表示,蔣經國在生命晚期啟動民主改革、解除戒嚴,允許反對黨成立、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開啟兩岸交流、解除報禁,並公開宣示:「我在台灣住了將近40年,已經是台灣人了。」儘管在民主路上過程紛紛擾擾,但總是朝向正面前進,證明蔣經國當年順應潮流所做的努力是有貢獻的,而最近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在立法院完成三讀,或許是重新檢視歷史的一個契機。

最後他強調,台灣是個移民社會,無論先來或後到,這裡是共同生活的國度,也許有不同的過去,但現在生活在一起,到底要不要走向共同的未來,是我們要思考的;不一定要贊同對方的想法,但可以透過對話化解歧見,找出團結前進的道路。

前總統馬英九有另外不同的看法:是跟當時兩岸關係的變化,以及國際社會的發展都有很大的關係,加上國內要求聲浪以及時任駐美代表錢復的建議等因素,促成宣布解嚴。(攝影/王明鈞)

在柯文哲離開後,前總統馬英九才到場致詞,他娓娓道來當年與前總統蔣經國相處時的點點滴滴,但他對於當年開放卻有不同的看法。

勤政愛民,懷念蔣經國

馬前總統透露,台灣政治改革開放其實是跟當時兩岸關係的變化以及國際社會的發展都有很大的關係,還加上國內要求聲浪以及時任駐美代表錢復的建議等因素,促成宣布解嚴,解嚴後獲得好評,也是台灣民主改革的起步。

他還說,也因為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解除戒嚴、開放大陸探親、勤政愛民等成就,讓他成為有史以來最受民眾愛戴的總統。就像今天中國時報頭版最新民調也是一樣,「我們在這邊永遠感念他、永遠懷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