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大減稅 年輕人問:不用繳稅當然好 但對國家好嗎?

稅改

「什麼!這樣真得好嗎?我不用繳錢當然好,但我們的國家會不會完蛋啊?」這是一名20出頭歲、在媒體業擔任企劃、月薪2萬9千元的年輕人,在聽到朋友告訴她明年報稅,年薪40.8萬元以下者可以不用再繳所得稅時的第一反應。

減稅刺激經濟,台灣還有擴大稅損的空間嗎?

《所得稅法》修正案18日終於三讀通過,原本稅改的焦點卻從廢除兩稅合一設算扣抵制,變成了全民大減稅時代,包括標準扣除額、薪資扣除額、身心障礙扣除額、幼兒扣除額都比原先行政院版調高。表面上大家都受益,分開計稅的股利所得單一稅率也提高至28%來因應,但總體第一年稅損就高達198億元,國庫大失血到底要怎麼補?

先是看到107年預算數,歲入歲出相抵差短連同債務還本,還須融資調度1736億元,全數以舉債支應,即使過去幾年稅收超徵,也只能讓未來借錢借的少一點,根據財政部估計,前3年每年又多出超過100多億元的稅損,台灣政府債務將持續增加,最後若又要政府減少支出,政大財政系副教授陳國樑說「豈不是又要砍社會福利支出,拿中低所得族群的補助來埋單?」

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結果大送稅改紅利,讓身為當初稅改委託研究主持人之一的陳國樑很感慨。他舉例,2009年政府舉債830億元發放消費券,事實證明效果非常有限,而現在政府竟然又寄望以增加扣除額方式「間接」刺激消費,來進一步擴大稅基以彌補稅損。

川普引發國際租稅競爭,台灣背道而馳後果會如何?

至於此次稅改逆勢而為將企業和外資租稅負擔上調,陳國樑笑說,「我真得很想告訴財政部,丞相,起風了!」

美國總統川普稅改大幅降低企業稅從35%到21%,引爆新一波租稅競爭,大家都在比誰降得快又多,日本的公司所得稅從過去40.69%逐步降到30.86%,更不用說中國大陸一直釋放租稅獎勵的利多。

以絕對數字來看,台灣的營所稅由17%調高為20%,好像與各國的平均拉近了。但陳國樑表示,台灣是小國家,得要面對的是全世界資本雄厚的大國以降稅來吸引資金,以及刺激直接投資所產生的一連串效應,「我們能有什麼籌碼,甚至連國際趨勢的一點邊都勾不著。」

研究團隊在2016年10月開啟計畫時,川普還沒有正式當選,因此未將此一變因納入。沒想到去年4月公布期末研究報告後,稅改就一直被行政院擱置著,直到9月初財政部才突然「被迫」立刻公開方案,接著進到立法院後又是一連串的等待和角力,前前後後將近10個月的時間,川普稅改的衝擊都沒有被納入討論。

財經學者:結果像是挖東牆來補西牆

回顧台灣稅改演進,1989年的第二次賦改會確定兩稅合一,但中間卻延宕10年之久到1998年才開始實施,然而國際上卻在1999年開始放棄兩稅合一制,換句話說,為了迎合「國際趨勢」所做的稅改卻反倒像是背道而馳。

「這次稅改就像一頭豬被送進屠宰場,有人要豬腳、有人想要腰部,過一下子又有人說我拿什麼跟你換好不好?」陳國樑下了他的最後結論。

歷經1年多的稅改過程中出現太多令人意外的轉折,許多方案和數字像是憑空冒出來的一般,如同企業未分配盈餘稅率從10%降到5%,為什麼是5%?這個數字到現在還是沒有人能清楚解釋,每個更動有沒有經過通盤的考量,稅改焦點模糊成「全民大減稅」,「看起來就是挖東牆、補西牆,」另一名財經學者也搖了搖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