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券商報告和下單費用分開收 天王級分析師金飯碗飛了?

台股

「XXX因12月營收未如預期強勁,目標價XXX元,投資評等『中立』」,這些投資人經常可從媒體報導上得到的外資報告訊息,因歐盟「第2版金融工具市場指令」(MiFID2)新制上路,將來可能越來越少,而且還可能要付出高額費用。

根據外電報導,歐盟的這項金融新制,被堪稱二戰以來對金融影響最大的事件,甚至有市場專家形容影響性,比1986年英國推行一連串改革新政後,引起的「金融大爆炸」還大。

歐盟第二版金融工具市場指令衝擊外資圈

MiFID(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為歐盟在2007年所推動,主要為金融市場進行監管,破除歐洲境內金融服務障礙,讓市場交易更安全透明,然而金融海嘯爆發後,金融市場交易透明度再度受注意,2014年歐盟公布第二版MiFID,也就是MiFID2內容、推行時間。

相對最初的規範,MiFID2更重市場交易透明度,最主要的改變就是要求資產管理公司必須把研究成本與交易成本分開,藉此減少研究與交易間的潛在利益衝突。簡單來說,過去如基金經理人所參考的分析師研究報告,以前可能打開電子郵件就有許多來自經紀商或投資銀行的報告可以免費閱讀,但今年開始必須付費。

舉例,過去券商分析師(俗稱賣方,Sell-side)撰寫某檔個股研究報告,並提供給金融機構法人(俗稱買方,Buy-side),依買方交易量、議價能力而提供服務,而這樣的提供資訊的形式通常都是附送,且有時買方還可與賣方分析師直接聯繫,直接取得更細部資訊,但未來這些都不是無償,讓研究成本更透明,也減少黑箱交易。

然而,表面上來看,似乎賣方有機會多收一筆錢,買方則會增加成本,但事實上,收費的研究報告就得衡量價值,將使買方更精挑細選優質報告,反之,賣方不但得被篩選,提供「帶財」的研究報告,也會形成內部競爭壓力,影響研究報告數量減少,市場影響力降低,進而衝擊分析師。

MiFID2影響性正在擴散,外資券商報告價碼浮現

不管如何,MiFID2雖然是歐盟針對金融工具市場監管的另一項手段,當中也牽涉減少基金下單佣金與暗盤等,但涵蓋金融業從銀行、基金經理、交易端等等每個環節,且涉及市場包括股票、債券、商品、外匯、期貨等等,一位外資圈人士就坦言,雖然亞洲並無歐盟新制,但地球是平的,以歐洲券商佈點,制度接軌考量下,不但美國、台灣也會受到影響,甚至本土券商會不會比照辦理都是可能性。

MiFID2的蝴蝶效應還有待觀察,過往人人稱羨的外資金童,隨著金融海嘯過後,薪資福利大縮水,從台股市場來看,不少過去明星及分析師都已轉戰其他領域或創業,如今因應MiFID2,未來研究單位若因預算縮減,分析師的收入恐也可能再次洗牌。

而對外資券商來說,因應新制近來已經有不少全商拋出收費機制,據傳,如巴克萊就提出每年收費超過千萬元新台幣的全套服務,另外,如瑞信、野村有價格介在10-15萬美元產品,其餘包括高盛、瑞銀、美林等傳出每年收費約在3萬到8萬美元左右,而也有外資券商推出最低1萬美元訂價,但報告僅限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