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金錢教育不能等 現在就開始培養小寶貝的消費習慣

書摘

學齡前兒童固然小又可愛,但是已經有很多意見與物欲,具備龐大的消費潛力。以下叮嚀有助孩子避開物質生活的地雷。

區分「想要」與「需要」

照理來說,區分真的需要和可有可無的東西很簡單,但是對幼兒並不是那麼明顯,他可能覺得自己「需要」剛才在烘焙區逛到的杯子蛋糕(我偶爾也會這樣)。建立了這項觀念,也就打好了聰明消費的基礎。因此,不妨利用那些孩子嚷嚷「買給我」的時刻,教他分辨單純想要和實際需要的東西。我們「需要」買牛奶和蘋果,但是「想要」巧克力牛奶和奧利奧夾心餅乾。逛賣場時就能問彼此,「這是需要還是想要呢?」只有需要的東西才放到推車裡,想要的東西則留在架上,頂多買個一兩樣就好。孩子一旦上手了,這遊戲就能更加細緻。隨身衣物當然是需要,蜘蛛人雨衣則屬於想要。

有位媽媽告訴我,她5歲女兒常會「想要症發作」。不過,當女兒問她家中的全新大螢幕電視屬於想要或需要,她大吃一驚,只好承認大人偶爾也會想要症發作,只為了買一對金邊耳環或高級皮夾。這次經驗成了轉捩點:母女倆都會在想要症發作時冷靜思考,甚至能三不五時聊以自嘲。

不要相信廣告

廣告對孩子具有潛在的殺傷力。史丹佛大學一項實驗中,63名介於3~5歲的孩童,都拿到兩份一模一樣的五種食物,唯一差別就是其中一份是用麥當勞的包裝。實驗人員問他們喜歡哪份,結果大多數孩童都選麥當勞包裝,才不管裡頭裝的是紅蘿蔔或雞塊。

想要對抗廣告的誘惑,可以直接告訴孩子:「電視或網路上的東西看看就好,廣告更不可以相信。」下回陪孩子看電視時,假設剛好出現汽水的廣告,你可以機會教育:「這家公司靠賣汽水給小朋友來賺錢,所以就假裝大家喝汽水就會很開心。看看這些廣告想怎麼操縱你,其實還滿好玩的。」你也要向孩子解釋,螢光幕上這些人都是演員,說的是工作人員寫成的腳本,而廣告都會利用明亮的顏色和活潑的音樂,讓你看到汽水就聯想到好心情。另一項比較花工夫的方式:跟孩子玩玩麥當勞包裝的遊戲,或進行類似品牌經營策略的實驗。

給父母的叮嚀:別害怕必須拒絕孩子的場合

我認識的部份家長都不帶孩子出門購物,因為擔心不買孩子要的東西,就得面對大吵大鬧的場面。這點我了解,但還是得說:咬緊牙關,讓孩子吵。其實,遇到這種狀況,父母要承受他人的眼光,往往比孩子更加難受;更糟糕的是,有時拒絕孩子後,父母會感到愧疚或後悔。

就拿我朋友寶拉為例。她女兒莎莉3歲時,兩人出去買參加婚禮要穿的禮服。寶拉回想當時的情景:「我們走進一家店裡,她一眼就看到粉紅色的公主裝,材質是高級亞麻布,又有她最喜歡的襯裙,可以任她旋轉擺動,上頭甚至還有珍珠胸針,她一直摸個不停。那件洋裝要價120美元耶!我不准她買,她就發起脾氣,最後逼得我把她抱出店外—丟臉死了。」兩星期後,寶拉還是買了那件公主裝,當作女兒的生日禮物,因為想到她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就覺得內疚不已。「她一臉吃驚地看著我,好像我瘋了一樣—原來她壓根忘了那件事,老早就不在意了。而且,她後來真正想要的,是一組不到15塊的玩具馬。我從此學到教訓:不要妥協。忍一忍就過去了。」

限制孩子用3C產品的時間

過去,廣告商要向孩子推銷產品,主要管道都是電視;時至今日,電視依然是一大禍源。但是漸漸地,每當孩子上網追劇或玩遊戲,一張張臉蛋被螢慕照得亮晃晃,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都會趁機推送廣告。這些廣告通常會佯裝成遊戲,或有好玩的互動功能,孩子往往難以抵抗。行銷專家都曉得,想把產品賣出的秘訣,就是要讓孩子去煩父母—有項市調甚至把這現象取名為「碎碎唸因子」。某項研究詢問媽媽們購物時孩子的行為,結果毫不意外:認得出海綿寶寶和朵拉等電視人物的孩子,非常容易煩媽媽煩個不停,就為了叫她買印著這些卡通人物的東西。

難怪美國小兒科學會建議,兩歲以下幼兒不得接觸任何3C產品(孩子哭鬧時,你也不能給他手機分散注意力)。另外,孩子房間不可以裝電視,你自己也別整天坐在電視前看《六人行》重播。2013年一項研究發現,相較於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或在孩子房間裝電視,父母看電視的時間更容易影響孩子。

3項消費常識讓孩子聰明省錢

購物時最大的敵人通常是自己,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孩子。你只要教會孩子以下招數,就能幫他們戰勝大腦、欲望和壞習慣,以及亟欲引他們上鉤的行銷專家。

1.多多使用現金

這點我必須一再強調。麻省理工學院有項研究,研究人員要受試者出價買NBA球賽門票,結果用現金的受試者出價少了近一半。為什麼呢?原因之一是,付現比刷卡更「痛」。研究人員用MRI掃描面臨購買決策的受試者大腦後,發現他們一看到高價格,大腦的疼痛中心就有反應,但是刷卡似乎會麻痺此反應。這項理論認為,付現金很像被迫交出東西,刷卡則少了這種感覺。

2.別輕信特賣、打折、優惠券和網路禮券

所有的「特惠」都可以視為誘餌,除非你本來就打算買那樣商品,否則請勿這麼輕易上當。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大腦可是會矇騙我們。我們可能逛一圈百貨公司,出來就多了四件襯衫,只因為店家打著「買二送二」的噱頭,到頭來超過原本買一件襯衫的預算。重點是我們以為省了錢,反而花了更多錢。

3.別被五感矇蔽

店家老愛用香氣、燈光和音樂來營造特定氛圍,引起顧客消費的欲望。舉例來說,研究顯示古典音樂容易讓消費者花更多錢。現今更有許多公司,專門幫零售業者量身打造「環境香氣」,譬如奧蘭多環球影城度假村的硬石飯店(Hard Rock Hotel),就請了一家公司把糖心餅乾香氛擺在樓梯最上層、甜筒擺在最下層,吸引顧客到樓下的冰淇淋店。你下回跟孩子逛街時,不妨指出店家營造何種氛圍,以引誘顧客掏錢,不失為好玩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