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不是很好嗎?台貿易競爭力連續6年下降還掉到B段班

經濟

2017年台灣在出口貿易上繳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不僅連續15個月呈現正成長,全年出口3173.9億美元,創下歷年次高紀錄,此外增幅也較前年增加13.2%,是近7年來最大增速。

出口看似一片欣欣向榮,不過,根據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IEAT)於31日所發布,一年一度的「2018全球重要暨新興市場貿易環境與發展潛力調查報告」中,清楚反應台商心聲,台灣的綜合競爭力首度由A級貿易國家掉出至B級貿易國家,在全球的排名中已經連續6年滑落,這中間的落差到底發生什麼事?

台灣貿易的綜合競爭力首度跌到B段班

「看到結果的時候,我們的內心也打了一個很大的問號,到底為什麼?」研究計畫主持人、中原大學企管系教授呂鴻德說,1982份有效問卷樣本反應出亮麗外貌數據背後的嚴肅議題。

所謂的A級貿易國家指的是在54個貿易經濟體,被列為「極力推薦」的貿易地區,今年共有15個國家上榜;至於B級只是「值得推薦」的貿易地區,過去台灣向來都在A級中,但一攤開這次的排行榜,台灣已經不在紅榜單上,直接落到B段班的第2名去。

IEAT歸因,台灣處於淺碟性的經濟型態,因此經貿表現常常沉浮在全球景氣之中,當景氣好的時候,我們就呈現微幅成長,但當景氣下滑的時候,我們的衰退幅度往往又大於預期,因為沒有相對競爭力支撐,表現大多只是曇花一現。

觀察調查的細部分項,在「貿易自由度」上,台灣排名第18名,與2017年的結果持平;「貿易便捷度」位居第15名,較前年進步5個名次;在「貿易難易度」項目中,台灣也較前年排名上升3名,排在第17名,但其中在資訊成本這項指標中,名次卻是下滑,顯現出投資者往往缺乏透明、可信的資訊,導致大幅降低投資意願。

除此之外,在「貿易風險度」指標,2018年排名由過往的第15名大幅衰退至第23名,不只因為產業面臨全球供應鏈重組,和分工模式的轉型壓力,對外貿易過度依賴中國和美國也是導致排名大大落後其他亞洲國家的原因。至於在「貿易趨勢度」也從第18名下降到第23名,同樣反應貿易過度依賴其他國家的困境。

結構性問題沒有改善,台商不看好未來貿易前景

呂鴻德表示,在調查過程當中,反覆詢問了台商的意見。總的來說,大家反應台灣貿易過度依賴出口、軟實力落後、產業升級不足、人才高度外流、長期處於低新環境,以及政府執行力不足等幾大因素,導致此次綜合競爭力大幅下滑,無力提供有活力的經貿環境。

反觀政府新南向政策首波鎖定的6個國家,包括菲律賓、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度在貿易競爭力排行中,都呈現穩步成長,其中越南在此次排名大幅躍進5個名次。因此IEAT也呼籲,政府應該盡快將新南向策略和一帶一路的綜效相互整合。

不過,呂鴻德也進一步表示,中國大陸在東南亞已經完成生態圈的布局,導致單打獨鬥的台商過去的時候,只能融入他們的生態圈,建議政府要以「平台」的思維布局新南向國家,否則將來台灣的廠商只能在中國大陸生態圈下的底層,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