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展登場台灣 《永恆的旋轉木馬》奪大獎

教育議題

2018年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30日在士林科教館盛大開幕,23個國家、486位師生齊聚台灣一同展現科學研究成果,其中總計有159件優勝作品進入決賽。這麼多優秀的年輕學子齊聚一堂,優勝者終於在2日出爐,國內青少年科學獎由來自師大附中及北一女的同學獲得,而國外科學獎則是俄羅斯的兩位佳麗奪得大獎。

數學也能出頭天

「一直以為青少年科學獎青睞的都是對人類社會有所貢獻的題目,沒想到比較冷門的數學也有這個機會。」奪得大獎的師大附中學生王凱、江佶龍從幾何領域出發,做出新觀點。

兩人提到,先前偶然看到國際數學競賽題探討平方和橢圓的限制,對此深感興趣,便以童趣感的《永恆的旋轉木馬》為題,發現了有趣的幾何不變量,推展至一般化的情形,因此獲得評審青睞。

另一位奪得青少年科學獎的洪若淇已和人類基因相似的線蟲為題,研究飲食對於神經老化的影響。洪若淇以生活中較常見的大腸桿菌與與變形菌餵食線蟲,實驗發現大腸桿菌造成線蟲生長加入及神經老化、加速早衰。

洪若淇以生物領域的題目奪得青少年科學獎。(攝影/薛如真)

洪若淇提及,由於人體也有和線蟲相同的神經傳導系統,未來可望進一步運用在人類同源基因上的研究,幫助人類了解什麼樣的飲食習慣可以延緩老化。洪若淇表示,因為父親是醫生,平常會和爸爸討論研究結果可以如何應用在人體上,對自己相當有啟蒙效果。

即便如此,這些在課業以外的領域有傑出表現的學生也同樣擁有升學壓力。他們在教育體制較封閉的台灣,真能盡情張開羽翼,展翅飛翔嗎?

蔡英文:台灣重科學教育

「去年我們翻修了《科學技術基本法》和《創新產業旗艦計畫》,就是最好的展現。」總統蔡英文表示,台灣在推動新南向政策上也強調人才交流、重視科學發展及國際互動。2017年立院三讀修正通過《科學技術基本法》,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運用需編列一定比例的經費推廣科學知識普及化,並增訂授權各相關單位制定科學技術人員的獎補助機制及延攬人才的相關辦法。

而在今年(2018年)年初,教育部公告107學年度科學班甄選入學簡章,全國包含建中、師大附中、武陵高中等10所高中各辦1班科學班,而此次得獎的洪若淇所就讀的北一女中申請通過。對於科學班的期待,北一女中校長楊世瑞指出,北一女的科學班不只是為了拚升學,而是讓有潛力的學生能夠專心、提前學習基礎科學。

此次學生的作品展出在士林科教館。(攝影/薛如真)

楊世瑞強調,相較於過去的數理資優班,科學班在高二就把高中三年的課程上完、第三年就先到大學預先上課。洪若淇也提到,這兩三年因為都在做研究科目,學測剛過,怕成績的問題無法盡到自己想進的大學,因此還在考慮是否要衝刺指考。

近來越來越多大學開放多元入學管道,如何能讓在其他領域表現卓越的學生能以考試測驗以外的方式進入大學,是值得教育部與相關單位深思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