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受信賴經濟學家 預言美國經濟風險

國際金融

台灣時間2月3日,美國薪資成長數據締造近9年來最強勁表現,與此同時,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跳升至2.852%,創下近4年新高,可能促使通膨壓力升高。至2月5日的短短2個交易日,美股就狂瀉逾1800點。

這是股市回檔修正?或是牛市終結的訊號?

去年十月起,美國聯準會(Fed)開出退出量化寬鬆(QE)的第一槍,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將於今年9月跟進,市場資金將因此從寬鬆走向緊縮。

值此之際,《商業周刊》獨家專訪被日本金融界譽為「最受信賴經濟學家」的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他曾指出,量化寬鬆並不能力挽狂瀾,反而引發嚴重的市場動盪。過去一年來,是全球資本市場的盛宴,2月的股市修正,背後隱含今年的哪些經濟變化?以下是專訪紀要。

債券熊市到了?大買家Fed縮手,市場難消化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美國聯準會已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簡稱縮表),但因應稅改通過,以及擴大基礎建設法案,財政部將加碼發債,債券市場會迎來熊市嗎?

辜朝明答(以下簡稱答):有可能,因為聯準會已經開始讓量化寬鬆退場。

過去QE期間,聯準會大量購買債券,並在債券到期後,由財政部支付聯準會費用,其再將該筆收益再次投入債券市場。不過,財政部並沒有這筆經費,只能依靠發行新的債券因應,也就是從企業端借錢來支付。

然而,去年10月起,聯準會宣布縮表,債券到期後將不再購債,等於財政部依然發行新的債券,卻少了聯準會這個最大的購債方,因為這筆費用將不再回到債市,企業與投資人也因此變得緊張,市場恐無法消化這些龐大的債券。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發債計畫,其舉債金額將逐年增加(編按:2018財政年度將舉債9千550億美元,較前一財年增幅84%,未來兩個財年舉債額估計會增至一兆美元),明年起美國財政赤字將較目前翻倍,可能對利率造成上行壓力,所以我認為債券市場今後不會特別好,也會影響股市表現。

因此,聯準會新任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走馬上任後,將面對巨大無比(humongous)的挑戰。儘管縮表金額初期不大,但隨著時間推移,影響將會越來越明顯,加上多數國家已充分就業,基準利率有不得不上漲的壓力,川普(Donald Trump)又不希望美元太強,綜合考量下,若利率能緩步上升,讓市場都能消化的話,也許還能安然無恙,但若出現意外,我不確定鮑爾是否有勇氣和膽識迅速採取行動應對恐慌,這將是今年最大的風險。

美元應升未升會持續?關鍵在川普看重貿易逆差

問:川普上任後,美元持續走弱,亞洲貨幣則隨之升值,弱美元會成為未來的趨勢嗎?

答:雖然聯準會逐步提高基準利率,也嘗試讓QE退場,照理來說美元應該要走強,但美元還是積弱不振,原因就在於川普相當重視貿易問題。

川普之前的3位總統任內,貿易並非他們關注的議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按照利率差異,決定美元應該升值或貶值,但是川普上任後,全球便處於和過去截然不同的環境,「貿易逆差」才是他的關鍵字。

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日前表示,弱美元有助貿易,雖然川普隔天回應不希望美元太弱,其實他的意思是美元長期會走強,不是明天就走強,別忘了,美國是一個巨大的赤字國家,這意味著美元將承受壓力,短期內欲升值不易,且這並非只是川普現象,就算他不當總統,下個繼任者依然不會改變現況。

稅改通過,助升美元?企業恐先拿減稅的錢還債

問:美國稅改方案通過,有不少企業表達返美的意願,這不會幫助美元走強嗎?

答:減稅將可幫助美國經濟,尤其降低企業稅率是正確的做法,但何時會真正產生影響?我認為至少近幾年內不會看到。

距離美國上次大幅度減稅,已經是30年前雷根(Ronald Reagan)任內的事,花了他2個任期、加上繼任者老布希(George H. W. Bush)一任,總共12年的時間,直到柯林頓(Bill Clinton)時期,才真的有了效果,所以我們也必須記住,儘管我認為川普的稅改,有部分是好的項目,但是要期望美國經濟就此起飛,我想可能會失望。

至於個人稅的部分,如果你是進口商,早在3年前,油價下跌的時候就是一個大幅度的減稅了!當時油價跌至1桶約30至40美元,許多人認為經濟會好轉,事實上並沒有,原因在於,多數的企業在金融海嘯之後,仍在修復其資產負債表。

事實上,美國、歐洲與日本的企業其實已有鉅額的盈餘,這不是壞事。然而,儘管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已完全修復,他們仍沒有意願借錢,這在零利率或負利率時代,是「非常不尋常的」。

所以我認為,企業對資產負債表仍不滿意,即便減稅,他們就「左手拿錢、右手還債」,用這筆錢來償還債務或增加儲蓄,這個過程目前也還在持續當中,所以現在幫他們減稅,我敢肯定,他們還是會用這筆錢來償債。

歐洲前景樂觀?復甦依賴出口,歐元不能強

問:歐洲的經濟正走向復甦,歐元也跟著走強,我們可以樂觀期待今年歐洲的經濟成長嗎?

答:歐元區的經濟確實正走在復甦的軌道上,不過,其內部國家的失業率仍居高不下,而且有通縮的現象,所以經濟復甦的動能,主要來自出口的驅動,也就是依賴美國與中國等經濟體復甦的影響,讓歐元區得以出口商品,推升其經濟表現。

正因如此,歐元不能變得太強,一旦歐元走高,就會拖累出口表現,歐洲的經濟成長也將隨之停止。

同理,美元與歐元此消彼長,歐洲央行格外擔心美元走勢,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對於貨幣政策的調整也非常小心,因為歐元區復甦力量來自外部,所以利率一旦正常化,就會推升歐元走勢。

儘管多數人認為歐洲央行今年9月將會停止購債,但我預期「沒有這麼容易」,只要歐元繼續升值,歐洲央行就會延長購債的時間。

原文作者為王姿琳,本文轉載自《商業周刊》。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商業周刊》,全文連結:https://goo.gl/iTYU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