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立雄喊要讓申請監理沙盒衝10家 現實各方意見紛亂......

監理沙盒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今(9)日主持「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俗稱監理沙盒)的授權子法公聽會,各局局長也都親自與會,現場三大金融科技協會、金融機構公會,以及約40家金融科技業者,整場近百人出席,展現金管會力拚政策KPI衝勁。

到底「誰」需要進監理沙盒實驗?

根據金管會規劃,此次公聽會結束彙整各方意見後,預計再召開1次公聽會後,最快4月底子法即可公布施行。換句話說,若有業者準備充分並迅速遞件申請,再經過60天的審查期,一切順利的話,7月就能有首件案例出現。

公聽會上,大家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就是到底「誰」能夠進入監理沙盒,不只金融科技業者,據悉也有傳統金融業者想跳過公會,透過沙盒實驗某些新業務,甚至也傳出不少外商躍躍欲試,期望能以台灣當作未來進攻大中華區的試驗點。

顧立雄先前向市場喊話,今年目標通過10件監理沙盒案。但有業者私下認為,「真得能夠有10家嗎?目前看起來像ICO(首次代幣發行)這些都會被排除,有些人想還是乾脆去國外好了。」

主導此次子法訂定的金管會綜合規劃處處長林志吉,出席下午由資誠會計事務所舉辦之研討會時解釋,以目前討論非常熱烈的ICO--透過發行虛擬貨幣來完成籌資為例,這方面央行的權責很大,目前真得還沒有定論,也無法立刻斷定說行或不行。不過,在這個月初的跨部會協調會議上,央行的態度其實相當開放、正面,因此後續就看個案如何審查。

但像是P2P平台,林志吉說,除非業者想要另外做收受存款、儲值等業務,才需要進沙盒實驗,若只是線上媒合平台,現行就可以做了,甚至有些國家還認為收受的金額只要不超過多少錢,就沒有涉及金融特許業務的問題。

礙於經費問題,現實障礙並不少

談及到此,掌握案件生殺大權的審查委員會也是關鍵,據規畫未來視個案規模會由7至21人的審查會決議,成員將由各相關部會官員,以及外部專家、學者組成,其中外部專家人數的比例不得低於會議成員的3分之1,但不得超過2分之1,也就是視多寡將會有3位至10位。

林志吉指出,目前將由各部會提出他們建所建議的外部名單,彙整給金管會,建立一個專家人才庫,未來會視個案類型請不同專家參與審查。

然而問題也來了,台灣相關的專家到底有多少?甚至許多金融科技的專家、學者自己都有案子想要申請,或是主導、輔導其他案件,利益迴避問題要如何規範?再加上委員是無給職,僅領有車馬費,多少人有時間、或願意花時間「做功德」,都是很棘手的難題。

除此之外,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金融產業法律服務負責人梁鴻烈則提到,目前大家多聚焦於實驗前的申請,或實驗後的退場,期待在實驗「中」主管機關也能多做些什麼,舉例英國之所以能有這麼多家業者出沙盒後成功商轉,在於過程中會有個類似輔導員的角色,與業者建立合夥關係,給予各方面問題的建議。

但是事實上,由於礙於「經費」問題,現行金管會能力所及能做到的,就是建立業者定期回報進度的機制,與真正的輔導員角色還是有些許落差。監理沙盒法案雖然轟轟烈烈三讀通過,但要實際上路運作,顧立雄要達到自己給自己訂下的KPI,現實環境的障礙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