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觀察》道不同不相為謀!台灣人在澳洲求職遭中國「打壓」的一點感想

澳洲觀察

本週紐約時報的熱門文章《對北京不忠,台灣人在澳洲職場受挫》一文,刊登沒多久就受到高度矚目,台灣也有不少媒體轉載,但全文被刪減不少,建議閱讀原文的中英對照版。其實這個新聞事件,在一月中就被澳洲媒體報導過了,"‘Australia belongs to China’: Taiwan tensions at boiling point in Sydney hot pot restaurant",被歸類在財經(Finance)職場(Work)新聞之下。

中國在澳洲的影響力涵蓋的層面,已不只侷限在政治經濟層面,最近是農曆新年,雖然官方都稱 Lunar New Year,媒體或民眾還是都說 Chinese New Year,原因很簡單,約定俗成。澳洲人可以很樂意接受中國節慶文化,中國美食,但是中國民族主義式的高張氣焰,卻也引發越來越多的不滿,台灣,無論直接間接,幾乎都會受到波及。

我不想談論對這篇報導的看法,現實是,說再多,似乎也改變不了甚麼,不過,我想引述最近閱讀的「愛,補人間殘缺﹔羅慧夫台灣行醫四十年」,第二章「自此台灣即故鄉」其中一段(p50-51),對應這個處境。

培養寬闊的國際觀

那天下午德克(羅慧夫醫生的小兒子)放學後,拎著午餐盒跑進廚房,看起來精疲力竭。白如雪(羅慧夫醫生夫人)問她,今天上學很辛苦嗎?德克嘆了一口氣,然後把自己丟進一張椅子裡。

「媽,我一直在想,那個徵兵制度,我不喜歡。我記得主日學有個男生,叫做艾瑞克,他是德國人,我也不想殺任何一個德國人。」白如雪給他一杯檸檬水,然後在桌邊挨著兒子坐下來。

「德克,我真高興你不想殺人。如果世界上的每個小男孩都認識其他不同國家的小男孩,就像你這樣,或許我們根本不用擔心有戰爭了,我們不用擔心那個徵兵制度,那時候就沒有人想要殺任何人。」

「對啊,」他嘆了口氣,聽器來像是如釋重負,「然後或許根本就不用製造槍砲了。可是真的會是這樣嗎?」

「許多人都為世界和平在禱告啊,我們也要這樣做。」白如雪說,「《聖經》上說,將會有國不與國打仗的時候到來,或許到時,他們連甚麼叫戰爭都不知道了。還有,不同國家的人是因為彼此不了解才會互相憎恨。可是,你現在認識許多國家的朋友了。」

那個星期六,白如雪打掃德克房間時,在垃圾桶看到兒子曾經愛不釋手的玩具士兵,現在躺在垃圾桶裡。是的,連同殺戮一起丟棄吧。白如雪覺得,在台灣的歲月,給了他的孩子比一般美國小孩更寬廣的國際觀,更懂得<聖經>上愛人如己的道理,這樣寬廣的胸襟是金錢買不到的。

擁有一顆包容寬廣的心

「自此台灣即故鄉」的文章,讓我們瞭解到,認識不同國家的朋友,了解對方,會帶來更寬廣的胸襟,接納與體諒。踏上澳洲的土地後,我也給自己跟家人這樣的期許,我們也都做到了。至於,老是要逼別人走入絕境,以此為堅持的人,我們該如何面對呢? 我只能說,切記,別讓自己變成那樣的人。

最後,每個社會有其主流價值,民主社會 Natural Rights(自然權利)與 Legal Right(合法權利)的概念,不是民族主義者人多有錢就能改變的。道不同,不相為謀,那其中的矛盾,就留給他們自己去解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