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國防、兩岸與國安人事大調動 蔡英文對中國的硬中帶軟

兩岸

23日下午蔡政府忽然宣布高層人事的改組,但讓外界訝異的是原本以為是賴清德要調整行政院內的閣員位子,結果反而是蔡英文調整了外交、國防、兩岸與國安的相關人事。

鞏固基本盤與全盤掌控

當初蔡英文找張小月擔任陸委會主委,李大維擔任外交部長,是對中共表達一種善意,因為這兩人都被看作是政治色彩偏藍,這也是獨派一直批判小英的地方,好像民進黨沒有人才,連外交與兩岸的重要職務都還要拱手讓人。

由於小英民調偏低,獨派要她只做一任而不要競選連任的聲音從沒停過,因此這個人事安排當然是為了鞏固基本盤。特別是台北市長的選舉如果要禮讓柯文哲,也必須要獨派的支持。

另一方面,在這波人事調整中,柯承亨從強調兩岸交流的海基會副董事長,轉任對中共進行「情報戰」的國安局副局長,也顯示民進黨將全面掌控外交、兩岸與情治。蔡英文上台以來仰賴「客卿」的模式正式宣告結束,由自己人直接掌權將成為常態。

對中共不再委曲求全

對中共來說,吳釗燮與陳明通都是「根正苗綠」的強硬派,都在陳水扁時代擔任要職,所以蔡英文這波人事調整不是善意。特別是長久以來吳與陳對中共的態度都比較霸氣,言語上顯得不卑不亢,甚至有時還針鋒相對,因此中共會認為此一人事安排是蔡英文將趨於強硬的信號。

對於蔡英文來說,反正善意已釋出但對岸卻沒回應,兩岸關係短期不會好,卻也不會壞到哪。三月中共的人大政協兩會開完後,整個涉台體系包括國台辦在內,人事都會大洗牌,因此對台政策與方針還要一段調整期;加上年底台灣有縣市長選舉,為了避免影響選情,對台工作是一動不如一靜。

梵蒂岡與台灣有可能在今年斷交,這是台灣唯一的歐洲邦交國。雖然台灣人對此事早有心理準備,痛也只有三天,而且如此反而做實了又是中共的外交打壓,讓台灣人對中共更為不滿,讓國民黨更為尷尬。但無論如何,台梵斷交還是有相當的代表意義,這讓蔡政府沒有再委曲求全的必要。

蔡英文上台後的外交與兩岸政策,一直是消極的防禦,是守勢作為,就是不希望過於刺激中共,謀求兩岸有對話的空間。如今在機會渺茫下,未來可能會「轉守為攻」,改採攻勢作為,也就是主動出擊。例如找幾個小島國建交,邀請達賴喇嘛來台訪問,停飛幾條賠錢的兩岸航線,更支持中國的民主運動等。

大局對蔡英文有利

大局基本上對台灣有利,中美貿易大戰與情報大戰即將開打,川普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直指中共是美國最大威脅,而美國對抗中共的「印太戰略」已經成形,這使得台灣對美國與日本的安全來說更為重要,台灣在其中絕對有角色;在「保台」的氛圍下,「台灣旅行法」極有可能通過,這對習近平的對美與對台工作來說,將是一大挫敗。

而日本推動的CPTPP已經初步完成,也會歡迎台灣加入,美國現在似乎也要重啓TPP,這對台灣的外貿來說有極大幫助,也能牽制中共的「一帶一路」。反觀中共所推動的RCEP,卻依然不見動靜。

因此,近年來中共批評蔡英文「狹洋自重」,完全正確,她過去為了怕刺激中共還刻意低調,日後不但會敲鑼打鼓的到處宣傳,作為連任的重要政績,甚至會提昇為「狹洋拒統」,在「靠美,親日,防中」的戰略下,中共越打壓蔡英文,台灣越在經濟、國防與安全上倚靠美國,在情感、經貿與安全上更親近日本,對中國只會更防範、更疏離,預計兩岸將從「冷和平」走向「冷對抗」。

習近平要忙的事很多,黨內權鬥並未因中共十九大的召開而停歇,經濟增長趨緩引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大增。此時蔡英文若在兩岸事務上「化被動為主動」,習又要騰出一隻手來處理台灣問題,恐怕更有得忙。

但基本上,蔡英文不會像陳水扁一樣,被美國視作「麻煩製造者」。因為小布希當時想與中共維持好關係,阿扁的許多動作造成美國的困擾。如今,中美出現許多矛盾與衝突,蔡的動作只要美國在事前知情而不反對,就有操作的空間,加上蔡對中、美兩國的認識較為深入,小英與阿扁的確無法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