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催生出新創「獨角獸」? 專家:新創難在沒有標準答案

新創

你聽過「獨角獸」嗎?這三個字,顯然是近期除了「衛生紙」以外,最火紅的關鍵字了!行政院長賴清德在農曆年後的第一個「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記者會上,宣示2年內至少要孕育出1家具代表性的獨角獸公司,引發新創圈熱議,台灣到底有沒有機會?

創新創業熱,賴內閣宣誓2年內誕生1家獨角獸

超過百坪以上的空間擠滿了人潮,確實也顯現了台灣目前的創業活力。在校園創業界最具知名度的台大創創中心,今(1)日正式啟用位於台大卓越研究大樓的全新創業基地,同時迎來台大創創加速器本期橫跨物聯網、醫療照護和網路應用等領域的40支新創團隊進駐。

這個串聯起富邦金控、鑽石生技和研華科技等大型企業的創業加速器,不免俗也期望能催生出屬於台灣的第一家新創獨角獸。

所謂的獨角獸公司,一般定義為公司的估值達到10億美元的新創企業,也就是大約新台幣300億元。根據美國知名創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目前共有230家獨角獸公司,超過半數來自美國和中國,其中Uber是全球最大獨角獸,滴滴打車和小米則分別位居二、三名。

「其實這些獨角獸的共通點,一個是他們非常重視客戶的反應,不是自己關在家埋頭苦做;第二個就是應變的速度很快,這項產品不受歡迎也沒關係,淘汰後繼續試別的,」台大創創中心執行長曾正忠觀察矽谷獨角獸的特徵,分析出這幾項關鍵因素。

專家:台灣缺乏「了解客戶」和「驗證」的觀念

曾正忠曾經擔任台灣飛利浦公司策略長、元大創投副總,由於大企業的成長動能有一部分也來自新創,因此從大連結到小、舊連結到新的經驗,他都具備相當完整的資歷,當然在過程中也發現許多新創的通病。

曾正忠指出,不管是新創企業還是大企業的新事業發展,都是為了解決客戶沒有被解決的痛點,因此新創企業應該藉由反覆驗證來接近目標顧客的需求,急著在媒體上曝光、參加競賽、拿訂單反而不是關鍵。

所謂的驗證指的究竟是什麼?他舉例,台大創創加速器先前進駐的一個團隊 BotBonnie,原先想做客服聊天機器人,但他們期間拜訪各大公司的客服主管後發現,這些他們「假設」的目標客戶,根本沒有換客服系統的需求,因為更換公司系統的權力握在IT主管手上,於是他們把聊天機器人的技術轉到「行銷」上頭,最後獲得奧美集團的青睞。

「一樣的技術轉換到其他應用,就有不一樣的可能,」曾正忠觀察,由於台灣過去ODM和OEM的產業太成功,廠商對自己的終端客戶不了解,久而久之就缺乏了「去了解客戶」這樣的觀念,更沒有辦法完整地花3至5年時間去做成長策略。

養獨角獸?台灣優勢在於驗證過程的成本低、時效快

這是台灣的弱勢,但要培養獨角獸,轉個念頭想其實也能成為優勢,曾正忠分析,在台灣做「驗證」這件事的成本比較低、時效也快,像是若要透過廣告驗證,臉書上的CPC 按點擊收費廣告,在台灣點一次收費大約新台幣1、2元,在美國也是1、2元,但指的就是美金。

「驗證完畢的新創公司,其實創投都是搶著投資的,好公司以前我們都會搶著拜訪,沒有300萬美元額度讓我投資,那可不可以先投個50萬美元讓我『掛個號』,同樣的客戶也都會搶著合作,」過去曾經有投資中國、美國、南韓和台灣新創公司的經驗,曾正忠笑說,市場大小和找不到錢都是錯誤的命題。

至於政府還能夠多做些什麼?曾正忠建議,對於政策方向來說,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幫忙營造出好的氛圍和友善的環境,若方向明確,就能引導絕大多數的資源進一步挪移,而台灣過去幾年來法令改善的步調確實已經加快許多,「若繼續前進,大方向上應該不會差太遠。」

但想要誕生台灣獨角獸,曾正忠最後提醒,「我們沒有辦法抄襲矽谷經驗,矽谷跟我們差距很大,」其實矽谷的資源已經深到能夠自動演化出創新產業,但淺碟的台灣不一樣,找出適合自已的路,可能也是現在最關鍵的問題。而他本人和導師群們也都不斷嘗試、摸索當中,畢竟「新創最難的就是沒有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