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國「惠台」措施 學者:連衛生紙都搶的台灣人眼光應放遠

兩岸關係

往年的二二八和平紀念日,多半由綠色與藍色相混,在那面歷史的白牆上映出一片青色,有著希望的意思。但今年的2月28日有些不同,當天,一束西方猛然照來的紅光,讓牆面又回到了白,三原色的道理很多人懂,並無疑義,但「白,是什麼白?」個中滋味卻是迥異。

選在2月28日,中國國台辦無預警公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宣稱對台放寬民眾赴中投資、就學、就業等31項規定,引發全台各界譁然。

隔日碰巧是工商團體的新春團拜活動,大老們趁勢喊話,要政府「重商」。也有學者認為,連衛生紙都搶的台灣人民,眼光應該放遠,當成機會。還有紀錄片導演嗤之以鼻,直言即便完全比照當地國民待遇,也不過就是活在審查之下,「被他們驅逐的北京低端人口,也都是國民啊,同樣地,只要罵罵政府,就會被抓了,這就是所謂的國民待遇。」

被問起中國「惠台」政策,甫推出反中國打壓紀錄片《并:控制》的導演李惠仁哈哈大笑了五六秒,之後才嘆了一口氣,「唉,它放寬那些,難道不用審查嗎?什麼都可以嗎?當然不可能啊,怎麼可能不審查嘛,……就算是國民待遇,也是在審查之下啊。」

李惠仁直言:「以影視產業來講,我們去中國拍片,就算沒有人數限制,但是一樣啊,還是要簽一中同意書,還是不能罵中國共產黨啊。然後,你還是一樣有很多事情不能講啊,如果講了,一樣把你抓起來,即便你在台灣講,我也把你抓起來啊,就跟李明哲一樣。我覺得這個真的很可笑,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有什麼好開心的。」

「很多人看見放寬31項就很high、很高潮,拜託,哪天如果完全放寬到和中國國民一樣,是不是就開心得要死?痟的(瘋子),笨蛋喔,這種邏輯不是很怪嗎?回到最根本的問題,台灣和中國最大的差異,本來就不是放寬幾項的問題,你想想看,不久前在北京被驅逐的低端人口也是他們國民啊,另外,只要罵罵他,你就被抓了,這就是國民待遇。」李惠仁說。

李惠仁拍攝紀錄片《并:控制》談中國打壓,版權在網路免費開放。(攝影/黃威彬)

學者:連衛生紙都搶的台灣人民眼光應該放遠

在學者眼中,中國此舉又是如何?在接受《信傳媒》訪問時,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分析,對岸選在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當天「應該是經過一些考慮」,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造成人民相互誤解,成為一場悲劇,而中國正是運用這種時空背景,「他們選在這個時間點,表示說,成為一個對照,假如說你們覺得中國對台灣的統一,一定會發生悲劇,事實上,未必是如此,形成一種反比。我認為是這樣。」

至於台灣各部會對此事的回應,楊開煌直言,「政府也無可奈何,因為人家給民間的優惠,你也沒資格說要或不要,所以你怎麼回應,大陸根本不在意、不在乎,……政府的回應,大家也不會在意,因為這些優惠不是你給的,也不是你力所能及的,你只能管到台灣,一去大陸政府就管不到。所以,政府的回應大概只有你們記者會去報導一下,真正要去(中國)的不會關心,不去的也不必關心。」

「中國惠台的措施,本來就不需要跟台灣商量,跟國民黨政府商量,是給面子的動機多一點。」楊開煌說,此次所放寬的31條規定,是提供台灣人民前往對岸打拼一種平等競爭的機會,「把原來被318 (反服貿學運)扭曲的那些惠台措施,變成一種枝節,讓台灣人可以享受到平等待遇,更有意願去大陸。」

台商抱怨在中國遭受打壓的狀況時有耳聞,被問起此事,楊開煌感到不以為然,「我想,就商人來說,一定是到處抱怨,不會把自己賺錢告訴你。你想,如果他們在中國大陸做生意都那麼委屈,那何必去,不要去就好啦,……商人比我們精明多了,當然,他們會希望有更多保障,賺更多錢,絕對不虧損最好了,但問題是,哪有這種經商環境呢,沒有。」

「該去的台商大概都已經去了,如果還沒去的,大概也沒什麼競爭力了。這一波的重點,主要是吸引台灣年輕人到大陸創業、就業、考照。」楊開煌呼籲,連衛生紙都在搶的台灣人民,眼光應該放遠一點,不要一天到晚只看見台灣,「你去想想看,如果台灣今天陷入一種孤立,沒有自己經濟發展的境地,照那邊(中國)現在的做法,如果你資訊夠發達、對前途夠關心,應該會是一個機會,對不對?」

工商大老趁機喊話,要政府多努力才有前途

談起被台灣不少媒體稱為「惠台」的31項政策,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則直言,世界各國始終在和台灣拔河,當下,都在提供最好的招商引資條件,希望挖企業到自己國家投資,把人才留在當地,因此,政府必須重新思考「重商」的概念,塑造出更好的投資環境。

「重商,就是看重、尊重的意思,或者把商業、產業經濟當成是台灣的首要之務。如果能夠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我想,很多思維、運作機制,以及政策,才會有比較大的改變,……別人的磁盤吸力那麼強大,我們自己是不是有那個磁場,能夠留下台灣企業,甚至吸引別人進來,真的要從法令、制度、財稅、金融、人才去改善,每一個層面都無法缺失,都要加大力度。」許勝雄說。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認為,中國對台放寬31項措施後,可能會讓更多台灣人才跑到對岸,當下政府應思考如何把人留在台灣,「年輕人最重要就是薪水的提升,目前台灣很詬病的就是薪水過低,當然工商企業界也很積極在調升薪水,但最主要是投資環境,台灣的投資環境,已經讓企業找不到有資金、找不到投資機會,我覺得政府應該加速,設法讓台商、國際企業在台投資,當有更多企業來的時候,我想,薪水就會上升起來。」

被問起哪些產業特別危險,賴正鎰說,「現在IT產業,尤其政府積極推動的AI,因為年輕人創業都會朝向軟體、智慧的部分,很多這樣的人才會被大陸吸走,因為他們都高薪挖角,我想,高科技產業是第一個可能面臨挖角的狀況。第二個,漸漸地,他們在發展養老、醫美、醫療產業,我想,也會有所影響。服務業的話,因為是高人力密集的行業,也有所壓力,所以政府應該要積極來輔導,讓產業留下來。」

相較於前面兩者,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顯得老神在在,甚至透過媒體向對岸喊話,「我想,大陸現在工資也在提高,有一些新創產業,或者發展全球的產業、國際化的產業,到大陸,結合大陸市場,一起來發展,是一個好的現象。我們對於大陸來講,在五險一金、政治稅的方面,能夠考慮比照國營企業,給予一致的待遇。」

「我認為,大陸這次不只對產業、企業,對我們的醫生、教授、科專學生,都伸出友誼的手,這樣對台灣企業到大陸投資,或者是我們高端人才到大陸創業,都會有促進的作用。」林伯豐認為,台商在對岸賺錢若能匯回台灣,對國內仍有幫助,但在外銷數字、失業率上,都會有不利影響,也因此呼籲當局,設法解決勞資、貧富對立,以及企業投資環境、高端人才培養等三大問題,「這樣的話,台灣再努力應該還是很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