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不再讓人留戀 挽救高教學者出走潮能靠玉山計畫嗎?

教育議題

「繼續留在台大、留在台灣,我會變強嗎?」日前,台大副教務長、土木系教授康仕仲被加拿大亞伯達大學挖角,亞伯達大學以10倍的薪資邀請康仕仲來校擔任建築、機器人跨領域研究中心主持人,幾番猶豫之下,康仕仲答應了。

《天下雜誌》報導指出,即便加拿大祭出10倍高的薪資邀請康仕仲,但扣除應繳稅額後,收入應不相上下,甚至可能較少。如此一來,撇除最現實的薪資後,吸引他的原因是什麼?事實上,2年前加拿大便一直有在詢問康仕仲的意願,但一直到最近他才下定決心,關鍵性因素是「發展性」。康仕仲表明「我心中有個世界頂尖的願望,但在台大的這幾年,這個願望離我越來越遠。」

教育部:玉山計畫、高教深耕留人

康仕仲認為,從基本的薪資面來說,台灣高教人才的薪資過於僵化,大學教授做了大半輩子可能調薪也調不到2、3次,薪水已經沒有吸引力;另外在年金改革的衝擊下,退休金也跟著縮減,相當打擊壯年學者的士氣。清大校長賀陳弘也指出,年金改革將大學教師和中小學教師視為一樣的處理標準,對高教傷害很大,60歲的教授選擇退休、中壯年學者也紛紛出走。

對此,教育部政務次長姚立德回應,教育部會透過玉山計畫與高教深耕計畫留人。在玉山計畫的規劃中,為大學教授「加薪」的機制包含玉山學者、高教深耕計畫彈性薪資、教授學術研究加給提高等等。玉山計畫將在3年內遴選出500名優秀的「玉山學者」,除本薪外,玉山學者可再獲得額外加給,且一核定就是3年期。而過去玉山計畫常被批評「獨厚資深」,對此,教育部也增設「玉山青年學者」,資淺學者每年也可獲得150萬到300萬元不等的補助,以5年為一次核定期。

除了玉山計畫外,高教深耕計畫核定各校的經費,也包含給教授、學者的彈性薪資,最多可將2成的核定經費用在「留人」上。姚立德說明,高教深耕計畫提供彈性薪資,希望可以拉高薪資級距,若每月的彈性薪資超過3萬元,教育部也會提供額外經費。由此來看,對台灣的學者來說,薪資在「留台」或是「出走」這個選擇題上或許是一個考量點,但來自海外的其他誘因恐怕才是決定性因素。

中國31項惠台措施將衝擊高教?

除台灣內部高教環境每況愈下外,外部的誘因不斷增加,也讓台灣人才困境更加難解。2月28日,中國國台辦公布惠台31項措施,包含金融業、醫療、藝文、教育等面向都包含其中,可謂多方面地「吸附」台灣人才。成大教務長賴明德接受媒體訪問時坦言,後續可能引發「教師西進潮」。

賴明德指出,近來中國積極將觸角伸向台灣高教界,而中國教授的薪資約是台灣的1到2倍,對台灣高教勢必會產生影響。而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也認為,中國的一系列措施對台灣將產生大規模磁吸效應,尤其對兼任教師以及不在編制內的專案教師的誘因更大。

輔大社會系教授戴伯芬則在投書中表示,即便中國政府以高於本地的薪資來吸引台灣的人才,但就教育產業而言,大多數教師僅能以外籍教師的身份獲得短聘合約,一旦合約未獲更新,年輕一代便可能成為用過即丟的「台勞」。而台大教授李芳仁也認為中國的惠台措施一定會有影響,但教授仍需考量多方利弊。

台大教授:台灣不夠國際化

除未來可能要面對的西進潮外,國外頂尖大學一直以來也積極延攬台灣的高教人才。「台灣還是很強,但台灣社會得接受現在是『平的世界』,一流學府的一流人才會流動,不和國際接軌,學生跑掉、菁英人才也跑掉。」康仕仲認為,台灣在學術界影響力還是很大,但國際視野不夠遼闊,也變相讓人才流失。

台大電機教授葉丙成也強調,台灣要能成為人才的「攔砂壩」,就必須培養國際一流的大學,積極爭取人才進入、留住優秀學者,而不是一味靠教授愛台灣的熱血。

從教育部不斷端出玉山計畫、高教深耕計畫來看,教育部對於高教問題也相當重視,而社會對相關議題的討論也相當熱烈,但如何才能「打到痛點」、真正留住人才?還有待社會凝聚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