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蝦米扳倒大鯨魚 NGO志工挖出謝文定「威權履歷」


由於民間團體反對司法院正副院長提名的聲浪不斷,風波延燒月餘,蔡英文終於在8月14日同意謝文定和林錦芳請辭,並撤回咨文,將再重提人選,這是蔡英文任內首次撤回人事提名,引起關注。蔡英文於7月11日送出人事提名案,一周後,台灣守護民主平台便舉行記者會,揭發謝文定的「威權履歷」。

國家檔案怪談

「說也奇怪,就在蔡英文撤回咨文、我們召開記者會之後,檔案局就聯絡我們有一批檔案可以看了,還告訴我們有些沒申請到但有可能相關的文件。」守護民主平台最早於7月19日向檔案管理局提出申請,欲調閱與謝文定相關的資料,至今一個多月,只看過一小部分,不及申請的3分之1。時間點上的巧合,都不得不讓人懷疑,「調閱謝文定的檔案過程,究竟有沒有政治因素介入?」

怪事不只一樁,因為負責調閱檔案的志工因為返鄉,守護民主平台秘書李玥慧接手相關工作。調閱檔案的申請單上,必須填上連絡地址,為了方便,李玥慧填上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的會址,還接到檔案局電話詢問,「我早上提出申請,檔案局下午就通知我可以去看檔案了!」志工申請近一個月沒有任何下文,被發現是「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的申請,像是八百里加急,馬上得到回覆。

絕對不是同名同姓的巧合

在法律界,一提到謝文定、林錦芳,沒有人不知道他們。當時,大家都只知道這兩位被提名人過去都有守舊和反改革的記錄,例如,謝文定在擔任公懲會主委時,寬縱特教生性侵案件,或是林錦芳曾在美河市釋憲案中,公開為蘇永欽更換理由書的違憲行為辯護。

李玥慧說出一開始的疑問,「謝文定在1972年就高等考試司法官及格,但是他提交立法院經歷年表上的第一份公職,是1985年擔任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這麼長一段時間,為什麼都沒有記錄?」

協助蒐集資料的志工鄧筑媛從頭說起蒐集資料的過程,「一開始是會長陳昭如老師先以『謝文定』、『林錦芳』這些人名當關鍵字在舊報紙資料庫,發現『謝文定』的名字頻繁出現在台灣幾個重大政治事件的新聞報導中。」一開始,還以為是同名同姓的「謝文定」,最後謝文定出面回應,證實30年前報導中的謝文定並非同名同姓的巧合,正是蔡英文所提名的司法院院長。

「威權履歷」調查路漫漫

志工團的調查範圍日益擴大,從舊報紙資料庫到黨外雜誌,也向檔案管理局提出申請,每一個步驟都耗費時間與人力。鄧筑媛說,「聯合報與中國時報的資料庫都有全文搜索,但是當時的自立報系、台灣新生報等報章雜誌都是掃描成圖檔,所以必須逐頁逐字地找出蛛絲馬跡。」

李玥慧也提到,「我們其實提出大批檔案申請,這是因為機關檔案的目錄建置得非常混亂,即便有目錄,我們也都不確定這是不是我們要的,最後都一併申請,再來看有沒有符合。」除了必須逐年逐月逐日閱覽報章資料庫當中重大爭議的政治新聞,國家檔案的搜尋亦遇到重重阻礙。檔案局的資料不僅凌亂、未經仔細清查,「我們剛拿到的這幾筆資料有很多其實是缺頁的,經過比對,內容並不完整。」

尚未落實的轉型正義是民主破洞

轉型正義是指一個社會在民主轉型之後,對於過去威權體制的調查與追究,並且賠償遭受政治迫害者所遭受的損失。蔡英文說要推動轉型正義,但是教育尚未落實,導致社會集體失憶。鄧筑媛說,「我在查資料的時候才認知到,民主非常脆弱,以至於輕易就將過去在威權體制中選擇服從的人扶上司法大位,這是民主的諷刺。」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會長陳昭如表示,「謝文定的『威權履歷』是我們不斷透過有限的資料蒐集才得知,這顯示威權歷史不夠公開。」從國家檔案的清查與保存來看,威權體制的檔案研究破碎不堪,失職的政府使得社會對於威權政治的圖像十分模糊,當時的檢、警、司法與情治機構扮演什麼角色,也未曾說分明。

鄧筑媛提到,「我在找資料的過程中才開始了解江南案,非常驚訝地發現,當時被判處無期徒刑的汪希苓、陳啟禮、吳敦,最後都因為減刑,6年之後就出獄。」當前轉型正義的研究經常是從受害者的生命敘事出發,但是對於加害者的了解是一片空白。李玥慧進一步說,「我們之前都是由一些受害者的經驗了解威權時期所受到的壓迫,現在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有名字的加害者,不會放棄追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