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與食安如何權衡?311七週年核食問題仍緊掐台日關係

食品安全

11日是適逢311福島核災7週年的日子,許多民間團體昨天也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遊行,呼籲蔡政府盡速除役核電廠。不過,談到核能議題,除了核電除役與否與核廢料存放問題之外,核災食品是否進口台灣也是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

目前,台灣針對日本福島、茨城、群馬、櫪木、千葉等5縣所生產的食品採禁止輸入。不過,日前監察委員張武修、楊美鈴等人質疑食藥署「對日本上開5縣生產的所有產品採取暫停食品輸入管制措施,但對日本食品輸入相關報、查驗之管理機制是否確實執行?法令是否完備?」以及原能會核能研究所「就日本進口食品分析所含各類人工核種、檢測輻射濃度的能力,能否足以保障國人之食品安全?」監察院將就上述疑義查明。

監委要查、日本緊逼,國安與食安如何權衡?

除監察院將查驗外,國民黨團也極力推動反核食公投,而衛福部長陳時中今(12日)備質詢時表明尊重人民藉由公投表達意見的權利,但不希望藉此做政治操作。事實上,目前衛福部欲開放核災區食品和台灣與日本關係恐怕呈現高度相關。

日前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裁決,韓國對日本福島周邊8地區的水產全數採取進口禁令是「不正當歧視」,要求韓國更正。雖韓國還有上訴機會,但韓國敗訴的結果也讓各界擔憂,日本可能藉此向包括台灣在內的國家要求解禁進口限制。

而韓國敗訴審判一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隨即發布文章感謝台灣在震災食對日本的幫助,但也感嘆對於台灣持續限制進口日本核災區食品感到惋惜。台日交流協會也表示,日方絕不會將日本政府禁止流通的產品出口到台灣,希望得到台灣政府支持。近期中國正積極修補與日本的關係,最近已經有風聲傳出中國有意重新開放日本福島五縣市食品進口中國。

綜上所述,現日本態度愈發強硬,駐日代表謝長廷也多次聲明台灣不願適度開放日本食品恐影響到台灣、日本兩方的自由貿易發展,逐漸成為台灣與日本間的敏感問題。謝長廷更直言「若台灣較中國晚開放會相當諷刺」。據傳,台日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也因此承受龐大壓力。

遭批把關不嚴,食藥署:參考歐盟、美國標準

由此可見,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開放與否已成為「食品安全」以及「國際關係」之間的攻防戰。對此,民間團體質疑衛福部擬將現行的「地區限制」更改為「高風險食品管制」,但相關的把關機制仍無法取信於民,現下談相關議題是否言之過早?

從檢驗端談起,檢驗輻射食品可能受許多外在因素影響,包含食品樣本量、檢測儀器精密度、檢測時間都可能影響檢測結果。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認為,在台灣檢測儀器與方法遠不及日本的情況下,政府不應貿然開放。

方儉指出,日本對於一般食品的輻射管制標準約為100(貝克/公斤),但是日本民間能夠接受的劑量小於0.5貝克,因此輻射劑量在0.5到99.5之間的食品可能流入管制較鬆散的地區。對此,食藥署回應,目前台灣的檢驗標準參考了WTO以及人體試驗結果等相關指標,也參考了美國、歐盟等國家的檢驗標準,並無「標準較低」的疑慮。

食安專家:民眾知情權應被重視,至少要同日本標準

針對核災食品開放與否問題,曾任主婦聯盟董事長的民進黨立委陳曼麗曾提案贊成開放,因而被主婦聯盟切割,不過她今受訪時強調一切「回歸科學數據」。而目前食藥署及衛福部都表明是否開放核災地區食品「沒有時程表」。總地來說,政府若欲開放,也應先思量該如何「取信於民」。

就實際面來說,該如何操作?目前台灣針對日本進口食品要求產地、輻射檢測證明「雙證」。食藥署也回應,自2011年3月台灣對日本部分地區食品禁止輸入以來,食藥署也持續對日本其他地區食品做檢驗,民眾可以在食藥署網站上查找不合格的食品,檢驗出的輻射量都有公開。

一位長期關心食安重量級人士強調,若政府要取信於民,至少得做到和日本政府相同標準才行,也就是合乎人民的「知情權」。事實上,日本政府就每項產品的檢驗報告均登上網站,但台灣僅就不合格產品做出公告。而記者實際進入食藥署網站查驗,發現不合格食品公告區需一層層抽絲剝繭的找,才能找到到底哪些品項遭檢驗出輻射物質、輻射量是多少,這樣的設計其實並不便民。

對此,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主婦聯盟等環團認為,目前除「雙證明」以外,日本進口食品在產品標示上至少也需標明產地以及輻射含量,讓消費者可以一目瞭然,進而增強信任。

民眾需先知道「要查驗的產品是什麼」,才能找到相關檢驗資訊。(圖片來源/擷取自食藥署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