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沒有受害者的記者會 誰來阻擋惡意拖欠貨款

政府政策

立法院12日上午有一場「沒有受害者的記者會」,由民進黨立委余宛如召開,主題是「誰來阻擋惡意拖欠貨款」,目的是想在本會期制定專法《企業公平交易條例》。全程雖然未見任何受害者,卻非無病呻吟,理由很簡單,連在場多數官員也全都坦承,中小企業怕得罪大公司、丟訂單,根本不敢站出來。

農曆年後,針對新創產業所面臨問題,行政院長賴清德一口氣連端幾帖藥,不過,余宛如認為「尚缺一味」。

在記者會上,她直言,政府想扶持新創產業,當下還有一個未被看見的關鍵因素,便是企業之間的現金流,「長期以來,台灣中小企業都面臨嚴重的貨款拖欠問題,大企業、公部門因為占著契約的優勢,不斷把貨款期限往後延,導致些小企業賣出東西後,雖然可以收到錢,但票期可能是30天、60天,甚至是90天,最長還有9個月的,……」

根據歐盟在1990年所做的一項調查,當地倒閉的企業中,有四分之一是因為貨款遭到延遲給付、周轉不靈所致,更因此產生每年236億歐元(約新台幣8489億元)的損失,導致多達45萬人失業。余宛如指出,歐盟從1996年開始檢討價金延遲給付的問題,已制定相關規範,供各成員國參考立法。

事實上,台灣也有相關調查,不過已是將近9年前的事情。在2009年6月,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針對「貨款延遲給付現況」進行調查,發現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進行交易時,一共面臨9項不公平交易,其中以延遲給付貨款、開立長期或遠期支票的狀況最嚴重,接下來依序是不當殺價、減額給付、不當退貨、不當變更合約、要求不當利益、不當拒收、強迫購買,因此經營困難者占52.3%,不過,多達93.2%的企業直言「現有機制無法解決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延宕貨款相關的陳情紀錄中,可見貨款票期最長竟高達9個月,甚至還有部分大企業惡意拖欠,等到中小企業周轉困難時,再伺機低價收購。至於政府部門拖欠中小企業貨款,最常見的狀況是遲遲不驗收。不少人會認為,遇到糾紛提告即可,但余宛如強調:「台灣沒有能力打官司、提起行政訴訟、走司法途徑的小商家真的非常多,……」

一道命令上路7年多,卻只收過一件「不成案」

後來,公平會雖在2010年9月制定行政命令「大企業對中小企業價金給付案件之處理原則」,規定中小企業向大企業請求給付後3個月內,大企業未進行調整或雙方協商未果者,在提出檢舉後,公平會將進行個案調查處理。不過,至今卻只收過1件檢舉案,最後結果還是「不成案」,也就是說,該原則上路以來,7年多的時間裡,始終未能幫到任何一家中小企業。

對此,不只余宛如點出原因,連主管機關中小企業處副處長蘇文玲也不諱言,「許多中小企業都遇到類似問題,為何不願意拿到檯面上來說,可能是怕因此得罪買方,在考量未來訂單的情況下,才不得不吞下來,……」更指出,近三年在台北地方法院的價金延遲給付官司就有6000多件,「可見中小企業應收帳款被延遲的問題依舊存在,為了了解目前最新狀況,我們已經啟動調查,預估結果在5月下旬會出爐。」

至於公平會所接獲的唯一檢舉「不成案」,去年甫卸任公平會委員的中經院研究員王素彎提出看法,她說,公平會的原則對「相對優勢」及「濫用」都有相當嚴謹的定義,此外,根據該原則,如果雙方另有書面約定也不適用。

針對未來訂定專法一事,王素彎則認為,目前的《中小企業發展條例》即將修法更名為《中小及新創企業發展條例》,不妨在其中設立專章,不過,她也提醒,尚有一事必須考慮,「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即便未來升格為『局』或『署』,依照目前現況,並無調查權,在執法上,仍要仰仗部會分工才能落實。」

民進黨立委余宛如今天召開一場沒有受害者的記者會。圖為資料照。(攝影/黃威彬)

記者會上,余宛如、王素彎都提到日本經驗,眼見矛頭逐漸逼近,公平會法律事務處副處長謝堅彰也有話要說。他強調,日本雖立有相關專法,但第一線處理的機構是中小企業廳,待過濾、篩選後,除非確定無法處理,才由日本公平會介入,「第一步是勸告,不聽才祭出獨占禁止法,但是到這一步,一樣要考慮優勢地位的問題。」

謝堅彰直言,至今在網路上仍找不到日本公平會對相關案件裁罰的案例,估計應該是公平法介入時,判斷所謂的「優勢地位」必須先有大量數據,再以相當的經濟手段分析,一般要成案比較困難,「我們認為,如果考慮國內經濟發展,要訂定專法,應該要請經濟部先行調查,因為各國交易習慣可能會有不同,財務調配狀況也可能與產業結構相關,如果能進一步了解後,再看該訂定何種規範,會更圓滿。」

 簽約票期90天還不夠,強勢通路硬開150天 

一名通路商的採購人員在接受《信傳媒》訪問時,坦言出版業的付款條件很亂,大通路對小出版社、小通路對大出版社、大通路對大出版社的狀況各有不同,一般而言,確實是大公司占優,但在實務上,出版業者通常會稍微禮讓通路商,「一般票是開60天,但某家大型通路商和出版社簽約,票期一律都是90天起跳,……實際付款時,則是看自己當月現金流去開,管你當初簽90天,他120天、150天的票照開,但因為是強勢通路,小出版社也只能吞了。」

被問起對訂定專法限制最長票期的看法?該採購人員不假思索說,一些現金流吃緊的通路商會先浮出檯面,其中更不乏幾家大型業者,「是好是壞還很難說,因為一些現金流吃緊的通路商很可能會被迫取捨,提早收掉一些生意不好的店面。所以,這件事對小出版社的現金流雖然有幫助,但對業績很可能反而是負面的影響。」

訪談中,或許是看過、聽過太多出版界友人的困境,該名採購人員的語氣顯得無奈,彷彿正描述著一個前有狼、後有虎的兩難,一會又補充:「但小出版社真的很辛苦,現金流都被掐得很緊,很多都在以書養書,就是好不容易出了一本書,等半天才收到錢,之後又馬上要拿去出下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