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正成為另一個台灣?川普首次加州行背後凸顯的美國內部矛盾

國際

美國總統川普將於周二(3月13日)前往聖地牙哥,視察一座預計建造在美墨邊境的高牆樣品,這也是他在總統任內首度造訪加州這個堪稱民主黨的大本營,正值近來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的緊張關係不斷升高之際,川普此行恐怕將進一步激化雙方陣營在各項議題上的矛盾與衝突-一如目前台灣與中國之間相互對抗的處境。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自從川普正式上任後,他的國內行程已遍及賓州、德州、俄亥俄、南卡、西維吉尼亞、佛羅里達與威斯康辛等州,甚至去年出訪亞洲盟邦時還曾經於夏威夷進行短暫停留,然加州是被他刻意避開的一個地方。

如今川普為了實現美墨邊境高牆的競選承諾,首度進入加州,但最近美國司法部才剛剛因為移民議題與加州政府起了正面衝突,也讓川普此行勢必會面臨到大規模的示威抗議場面。

對加州政府提出司法訴訟

一個星期前,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Jeff Sessions)以加州最近通過的三項移民法涉嫌違憲為理由,正式對加州政府提出司法訴訟,民主黨籍的加州州長布朗(Jerry Brown)則是以強硬的語氣回應,宣稱川普政府此舉基本上形同是與加州正式「開戰」(going to war);在一封寫給川普的公開信中,布朗強調現今加州擁有的繁榮經濟,並非建立在孤立主義之上,而是因為對來自全世界的移民與創新者打開歡迎的大門。

在川普即將造訪聖地牙哥的行程公開後,許多反對他的民眾已規劃要在川普所到之處舉行大規模的示威抗議活動,其中一個名為「聖地牙哥女性大遊行」(Women’s March San Diego)的組織,打算要在川普預計視察的高牆樣品對面,豎立一個川普在直升機上都能清晰可見的大型抗議標語牌,當然支持川普的群眾也揚言要在現場進行抗衡,這讓負責維持秩序的警方不免擔心屆時將會出現衝突與混亂的場面。

事實上,這並非川普首次在加州面臨到尷尬的抗議場面,兩年前共和黨內部仍在進行總統提名人的初選時,一場於聖地牙哥附近舉行的共和黨競選大會上,川普所搭乘的車輛便曾經因為抗議者的阻攔,而在會場外動彈不得,最後迫使川普只能設法自己翻牆才能順利進入會場。

不過,白宮方面對於川普此次的行程倒是表現得老神在在,白宮發言人桑德斯(Sarah Sanders)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儘管川普在總統大選時並未贏得加州,但加州肯定還是會有許多他的支持者;此外,桑德斯也提到川普對於執行美墨邊境高牆計畫沒有絲毫的猶豫,她強調這項計畫是川普一直以來的競選承諾,而川普在此事上也不會做出任何退讓。

只有3成加州民眾認同川普

過去一年多以來,基於雙方政治理念的天差地遠,華府與加州之間一直呈現出十分緊張的關係,一項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政府研究所在去年12月進行的民調顯示,只有3成的加州民眾認同川普的施政表現,明顯低於全國大約4成左右的平均值。

由於民主黨在加州的勢力日益興盛,多數加州選民也傾向認同民主黨的政治理念,今年底將舉行的國會期中改選,目前民調顯示共和黨在此至少有7個國會席次岌岌可危,共和黨的競選策略人員甚至建議加州的候選人辦公室,盡量與川普保持距離,因此當周二川普在聖地牙哥現身時,他的身邊會有多少共和黨候選人站台相挺,便成為了外界觀察的重要焦點之一。

即使如此,川普顯然沒有任何打算妥協的跡象,他上周末再度發言批評加州政府的移民政策,宣稱這是對聯邦法律的公開違抗,而加州的民主黨陣營也繼續以猛烈砲火回擊,包括加州檢察總長Xavier Becerra在周一的記者會上表示,不論華府做了哪些事情,加州自己都將會繼續前進,並且持續歡迎那些想要努力工作的人們。

走上一條完全相反的道路

在美國歷史上,除了早期的南北戰爭與1960年代興起的民權運動以外,類似目前加州政府與聯邦政府之間的緊張衝突關係可以說是十分罕見;南加州大學社會學教授Manuel Pastor指出,在外界的感覺中,川普政府正走在一條與加州政府完全相反方向的道路,雙方有著十分嚴重的隔閡與疏離感。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加州政府不論是在移民政策、氣候變遷、外海石油探勘與大麻合法化等議題上,都與華府站在對立的立場,近年來加州與美國之間更出現越來越濃厚的疏離感;一個名為「佐卡洛公共廣場」(Zócalo Public Square)的非營利新聞網站上,專欄作家Joe Mathews日前發表了一篇題為「加州正成為另一個台灣?」(Is California Becoming Another Taiwan?)的評論文章,將加州與美國的脆弱關係比擬為另一個台灣與中國,並形容加州有如台灣一樣具備「準國家」(halfway country)的型態,擁有一個先進國家該有的遠大目標、經濟與民主制度。

Mathews在文章中表示,雖然加州與台灣的處境並非完全相同,至少聯邦政府沒有將飛彈對準加州的土地,但他認為加州與台灣的確都在一種相似的信仰上執行自己的策略,那就是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土地,不一定要任由另一個龐大力量隨意擺佈,相反地還可以透過自己的成功實例,去重新改變那個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