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體系最賺錢!健保署公告各醫院財報 醫改會:做半套

醫療政策

年度結餘數10億元,各大醫院到底將多少盈餘分配在基層的醫師、員工身上呢?基於二代健保資訊公開透明原則,健保署今(13日)公布各醫療院所105年度財報,內含醫務收入、業外收入、醫務成本等種種數字。

健保署公開每年領取健保費用超過4億元的醫療院所財報,總計公布148所醫院,內含醫學中心、區域醫院以及地區醫院。不過,從前10大「整體」收支結餘醫院來看,長庚體系就佔了4個,其中林口長庚年度結餘43.58億元,打下去年名列第一的台大醫院。至於高雄長庚、基隆長庚、桃園長庚也表現不俗,分居2、5、7名,台大醫院則跌落至第3名。

長庚體系盈餘名列前茅,院方:股利收入

事實上,長庚醫院的結餘一大部分來自台塑集團的股利收入,林口長庚105年度的股利收入就高達44億元。交叉比對各醫院的「醫務」收支結餘來看,林口長庚掉到第7名、醫務結餘僅4.57億元,高雄長庚則在第10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在醫務收入位居第1。

長庚體系整體盈餘表現亮眼,但單就醫務結餘卻不如整體表現,由此可見,長庚體系盈餘多來自股利收入。(製表/薛如真)

不知道各位是否記憶猶新?去年(2017年)長庚醫院零所得稅的爭議鬧得滿城風雨,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質疑長庚醫院仗著醫療財團法人的性質躲稅,而長庚也進而成為台塑控股中心。對此,在年初剛通過的稅制改革中便對此做出修正。

稅改時針對財團法人繳納所得稅的標準做出修正,未來財團法人所得是否免稅,需回歸財政部所訂定的公益機關、團體免稅適用標準,被外界戲稱為「長庚條款」。

在財團法人稅制改革上,除長庚醫院以外,包含國泰醫院、新光醫院等醫療財團法人都在範圍之中。就稅制部分,財政部的稅改讓醫界專家紛紛豎起拇指,認為改的好。不過,對基層醫師以及護理人員來說,可說是相當無感。

健保署:醫院人事費用有成長

健保署統計,各院人事費用佔醫務成本的比率,從102年的45.86%來到105年的47.82%,人事費用比例略有成長,而健保署及衛福部長久以來也呼籲醫院應將盈餘和醫事人員分享。

以盈餘最高的林口長庚醫院為例,細看財務報告,林口長庚醫院的人事費用佔醫務成本的48%,略高於平均表現。對此,長庚醫院行政中心副主任蘇輝成回應,長庚醫院努力提高員工待遇,去年員工保障年終獎金保障底薪6個月再加上15000元的獎金。改善醫療環境部分,長庚也將大筆的醫務收入投注在改善醫療環境。

《醫療法》修正別再拖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認為,健保署連續4年公布醫院財報值得肯定,但只公布醫院到底賺了多少錢、不去分析到底將盈餘花去哪,根本是「做半套」。

「健保署收了保費,就應該扛起責任去追蹤、分析。」朱顯光質疑,醫院每年盈餘破億,但真正用在改善血汗醫療、增進醫療環境的到底有多少?朱顯光強調,就實際面來說,健保署應一併公布護病比、人事費用等相關資料比對;就立法層面,喊了很久的《醫療法》修正也應盡速審理。

目前《醫療法》規範中,僅有醫療結餘金額才需依照免稅優惠措施,提撥醫療社福、教育、研究經費。至於佔醫院財務大半部分的美食街、停車場等業外收入則不在此限。

對此,醫改會以及許多基層醫師工會都疾呼,《醫療法》應將醫務以及非醫務結餘都納入,提撥一定比例改善醫護環境、提升薪資。而在此次民進黨團所公布的本會期優先法案名單中,《醫療法》修正草案名列其中,目前修正條文仍在協商中,何時才能實質改善血汗醫療現況?全民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