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蓋深澳電廠就缺電?笨蛋!問題在績效管理

能源政策

有人這麼反問環團:「核能發電有核汙染,不行,火力發電有空汙,不行,太陽能發電戕害良田, 破壞碑塘生態,不行,風力發電有噪音汙染,不行, 看來台灣就只能靠環團噴口。」會這樣問的人看似很有道理,但卻顯示問問題的人完全不專業,更不用心,也不負責任,人云亦云。

近年來,台電沒有一個發電廠是如期完工的

先聲明,我沒反核更愛用電,也沒喊過反核四,而且不斷鼓勵核四運轉。核四無法運轉不是環保團體的「功勞」而是台電搞砸了,不要說核四,就連去年一哭二鬧三上吊,讓環保署詹順貴「丟臉」護航通過,原訂承諾能在去年6月運轉供應夏季尖峰用電的大潭天然氣7、8號機組,過完去年夏天也沒運轉。(奇怪,12年前的深澳是怎麼承諾,台電的承諾可信嗎?)

核四、大潭都是在「不蓋會缺電」的社會氛圍下蓋的電廠,不過卻到現在沒有發過一度電,不論是10年工程,或是5個月的工程,都沒完工,但是這些都不重要,不管核四或大潭電廠,到現在都沒供電但是台灣卻也沒因此缺電!近年來,不論有沒有人反對,從結果論來看,台電沒有一個發電廠是如期完工的。

除了台電、經濟部、行政院的「口頭缺電」,從各種數據、證據來看,台灣自1996年以來從未缺電。所謂「備轉容量率不足」,只是一種話術,把分母(可發電量)縮小,分子(用電量)加大,「電」自然不足的話術。

備轉容量率被渲染,單位從幾秒鐘變成1整年

其實「備轉容量率」全名應該是「尖峰備轉容量率」,尖峰一天當中僅有幾分鐘或幾秒鐘,但被渲染成一天,一天被渲染成一個月,一個月被渲染成一年,事實上是尖峰時間以外的23個小時都不缺電,這種情形下當然會造成發電設備大量閒置。

全世界的做法都是利用一天的時間電價,尖峰時段電價高,離峰時段電價低,削峰填谷自然達成均衡,唯獨台電遺世獨立,不用價格來調整(現在尖峰離峰價格誘因不夠),這樣做,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被同一個謊話騙一次,是別人壞,被騙兩次以上,就是笨,台灣集體被「缺電」騙,還互相騙,就是「民族性」問題,其他無法解釋。

政府連老百姓購物拿個塑膠袋都禁止浪費,還要罰錢,但是蓋蚊子館、蓋蚊子電廠的不但不被罰,還可以升官,看看台電核能副總經理的名單,好幾個都是核四廠廠長升上去的,憑什麼?他們沒有績效,可以升官,難道是「不發電有功」?(台電副總官有多大?職等比經濟部能源局長還高。)

台灣的電廠產能利用率平均60%

的確,如果什麼電都可以按台電旨意發,電力隨經濟等比成長,10年發電量就要增加1.7倍,20年就是3.2倍,台灣過去就是用「複利率」在蓋電廠的,現在是電廠太多了。根據能源局的統計,台灣的電廠有50GW,一年可以發4380億度的電,就以一般電力公司合理的80%產能利用率,也能發3500億度的電,但是台灣實際上只需要2600億度的電,換句話說,產能利用率只有60%。

產能利用率工業工程、品質管理中最重要的KPI之一,電力亦如此,買了設備,使用率應該是8成,結果僅有6成,少了2成,結果是什麼?就是賠錢、賠錢、再賠錢!

能源局應該管台電的,但是能源局官小位卑,以前還是個黑機關,官員領的薪水是台電的錢,要怎麼管?所以能源局反而扮演起護院打雜的角色。汽電共生不論依法、依與台電的合約,都是可以被尖峰調度的,但為了掩護台電沒績效,騙大家「汽電共生不能調度」,在各國電力系統中,汽電共生全都是可調度電力。

電廠全民買單所以儘量蓋?

吃飯時,口裡有菜,還一直看著桌上的飯菜,現在剩下的菜(可發電量)都太多了,卻還嫌廚房(電廠)不夠大,只是因為蓋廚房的錢是客人(人民)出的,所以就盡量蓋?

現在經常發生停電,像去年815大停電到現在都仍讓人餘悸猶存,這些都是因為管理太差,也是長期台灣不注重績效,而求表面文章所造成。

很次買東西,被問:「要不要買塑膠袋?」那麼每次開關電燈時,是不是也該想想:「有多少閒置電廠?」

環保團體什麼發電都反,是因為現在電力供應過剩,發什麼電都是浪費、不經濟,這能不反嗎?

解開備轉容量率的騙局

這是台電公布的備轉容量率的資料(點我觀看

注意:分母是「系統運轉『淨尖峰』能力」,名字很長而呦口,白話文就是「最大發電能力」。分子是「系統運轉『淨尖峰』能力」減去「系統『淨尖峰』負載」(最大用電量)。

所以這是淨尖峰瞬間的值,不是一天的值,從上圖來看,黃色區塊其實就是「總系統閒置率」。

台電把每天的尖峰瞬時連在一起,峰峰相連,化秒為分,化分為時,化時為天,化天為月,化月為年,就變成全年缺電。

台電的文字遊戲,隱藏了「淨尖峰(瞬時)」的事實,再透過圖表,大玩數字騙局,把全年電力供應過剩翻轉成「全年缺電」。

正常的企業經營績效管理,不擔心設備運轉,而是擔心設備不運轉,台灣發電設備一年有40%不運轉,不發電,才是最大的問題。

台電告訴大家的是瞬間最大運轉,這是老板們應該高興的,但績效不在於運轉,而在於大量的閒置,拖垮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