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中心射三箭想推兆元新產業 但要先解決「停車位」問題

產業脈動

規劃逾10年、斥資超過200億元的國家生技園區,近期各單位開始搬遷進駐,包括中研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都會齊聚園區內,經濟部旗下法人機構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生技中心)也確定4月全面進駐。

呼應政府5+2創新產業政策,「2018年對生技中心將是一個嶄新里程碑」,生技中心執行長吳忠勳強調,期待打造台灣成為亞太生醫研發產業重鎮,目標2025年台灣開發出20項新藥、40項高值醫材於國際上市,創造台灣另一全新兆元產業。背負重大國家政策推動的一環,隨著園區即將正式啟用,吳忠勳與媒體互動上看得出期待,但場外花絮卻是得「解決停車位」。

生技中心三箭齊發

政府「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當中整合生技聚落重要策略,就是聚焦南港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技中心宣示今年開始將三箭齊發,包括打造生技產業聚落、拖動藥品商品化以及落實生技創新育成。

為此,生技中心第一支箭就是全面進駐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事實上,去年10月生技中心已有首波單位進駐,目前已有200人,4月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全面展開營運,估計屆時生技中心約有350名人員於國家生技園區E棟執行科技研發與對外服務,並與中研院、衛福部食藥署、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串接,形成台灣新藥研發的千人生技產業聚落。為此,生技中心也將今年相關活動定調為「2018生技E齊發」。

對於第二枝箭,藥品商品化,吳忠勳說,多年來生技中心在新藥研發技術、潛力案源發掘、智財布局與技轉媒合均都累計成功經驗並培養多位專案輔導生技產業人才。

跨領域策略不需再「做輪子」

「以新藥產業鏈第二棒定位與能量,協助國內新藥開發公司及新創團隊,加速生技醫藥產值推升。」,吳忠勳認為,生技中心以政府重要幕僚角色成為台灣生技產業領頭羊前提下,有效快速運作藥品商品化中心,提供藥品商品化一站式服務,串聯新藥開發網絡,突破臨床試驗瓶頸,加速藥品上市及創造高附加價值產值。

第三支箭則是落實台灣生技創新育成。日前生技中心啟動數位健康加速器計畫,旗下南港生技育成中心(NBIC)提供跨域創新整合型服務,鏈結新創公司、投資人、企業家導師、周邊整合服務等資源,加速台灣數位創新公司國際化。

去年,生技中心技轉中美生醫昭和草抗癌植物新藥,為國內首宗自中研院研究,交由生技中心研發加值,成功授權台灣生技公司抗癌植物新藥的成功案例。與國際接軌上,也引進國際AI大廠InSilico Medicine,透過AI應用改善抗癌藥物開發流程,成為國內發展智慧醫療經典合作案例。

「生技中心強調創新」,但吳忠勳也解釋,有些人已經做出來的東西要用合作方式,強加強會更強,就如「輪子已經發明,我們不需再發明輪子,只要找到會做輪子的人,把輪子放到我們的汽車上」,就是這樣概念來推動跨領域。

背負國家產業政策但先解決「停車位」

國家生技園區即將啟用,背著台灣生技產業的願景,整座園區的環保標準號稱是「銀級」的園區,但「雞毛蒜皮」的小事也不少。近日當地居民質疑園區啟用後恐衝擊周邊交通,還痛批「國家」2個字壓得居民喘不過氣,雖然中研院已經祭出措施,開放大門供生技園區員工進出,但園區僅500個車位,未來可能有2000多員工、訪客、廠商等人員流動。

吳忠勳不諱言,「真的會有問題」,因為園區內不能開車,只提供電動車接駁,他舉例,以生技中心約470人,僅48個汽車車位、機車位50個,辦理抽籤後更發現「情況很嚴重」,無法滿足同仁需求,「先搬進去都是受害」,更何況,現在是生技中心「獨家」先進駐,周邊還有空出車位,希望在接駁巴士啟用前,能有解決方案。

國家生技園區背負生技產業發展願景,確有不少小事要解決,「我是很好的科學家,現在要處理柴米油鹽醬醋茶」,「我要處理這一百人的車位」,吳忠勳開玩笑說,卻引起現場一陣大笑,也看出理想與實務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