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留才呢?教育部核定玉山計畫 僅國外攬才可申請玉山學者

教育議題

教育部推動玉山計畫,透過高薪聘用玉山學者、彈性薪資等方法,希望能讓各大學更有能量可以留才、攬才。不過,2017年草案一出後,各界的討論聲不斷,外界質疑玉山計畫獨厚資深學者、計畫過於短期,恐難以看到成效、以及資源過度集中。而教育部從草案公布後,便持續廣蒐各方意見,如今最終版總算出爐。

在原先的草案中,分為玉山學者、高教深耕計畫彈性薪資、教授學術研究加給提高10%三項,欲藉由薪資加給來有效達成留才、攬才。而在最終版中,最大的變動在於將玉山學者的施用對象。在草案中,不分國內外,玉山學者除年薪外,最高可再支領500萬的額外加給,且一核可就是3年;而玉山青年學者的部分,每年能夠獲得150萬到300萬元不等的補助,5年核定一次。教育部政務次長姚立德說明,教育部預計提供100個單位提供各校申請玉山學者,1個單位代表1名玉山學者的經費。

不過,在最終定案的版本中,玉山學者與玉山青年學者的申請對象大幅緊縮,現任國內大學及學術研究機構人員不得申請,各校只能從國外攬才。對於教育部所做的調整,交大校長張懋中直讚「終於有本錢可以聘人了!」張懋中表示,過去台灣因教授薪資不如其他國家,因此校長在向外求才時常受到阻礙,如今玉山計畫確定了,對大學聘才應會有一定的幫助。

留才攬才待遇大不同,恐造成比較心理

雖一些大學校長、學者給予肯定,但仍有一些校方抱有疑慮,擔憂最終版的玉山計畫恐怕流於「攬才笑嘻嘻,留才苦哈哈」。台大研發長李芳仁表示,許多大學都分配到玉山學者的名額,對攬才有所助益,但玉山學者將國內人才排除在外,恐怕會引發國內學者教授不滿,讓原本就在台灣努力的教師產生「比較心理」、覺得被虧待,便決定出走。

玉山計畫代表1名玉山學者,姚立德表示,換算下來,大部分的大學應該會用比較多的額度聘請青年學者,因為年輕人一旦聘請進來,可以做很久,對攬才、進而留下國外人才會有幫助。不過,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認為「聘請1名玉山學者,可以請5、6名正常水平薪資的教師」,教育部這筆經費應先將錢優先補足各高校不足的人力、讓兼任老師減少,解決台灣因少子化現象、長年以來的流浪教師問題。

雖台大持校方立場,高教工會站在國內教師角度,但兩方的意見殊途同歸,同樣都是擔憂排擠國內教師人才的待遇。

教育部:留才適用彈性薪資

針對這些看法,姚立德回應,一開始在草案中,就將玉山計畫分為「國內留才」、 「國外攬才」2大部分,而原先玉山學者同時包含了2個面向,但教育部在和一些大學校長討論、且召開公聽會後,發現各校延攬人才的規劃都有所不同,因此調整了玉山計畫,國內留才專攻彈性薪資方案,延攬國外人才、國內業界人才則以玉山學者或玉山青年學者為主力。

外界擔心國內師資遭到排擠,姚立德指出,各校可運用高教深耕計畫中20%的核定經費彈性調整教師薪資,玉山計畫同樣鼓勵學校幫老師每月彈性加薪,若調薪幅度超過3萬元,教育部則會負擔一半的人事支出。對此,李芳仁仍憂心,彈性薪資所增加的部分不及玉山學者的增幅,呼籲教育部育才、攬才一樣重要,應同等視之。

李芳仁的看法也說明了台灣目前的困境,中國「對台31項政策」公布後,各界莫不擔心台灣人才會紛紛西進,中國將漸漸淘空台灣軟實力,在高教界也不例外。對此,教育部長潘文忠、政次姚立德、以及高教司長李彥儀對外總表示,會透過高教深耕計畫和玉山計畫有效留住人才。如今玉山計畫核定,一些國內學者恐怕又得「失望」了。究竟該如何做到留才、攬才之間的平衡,還值得相關部會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