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氣候協議白簽了?科學家警告北極正朝永久性無冰狀態邁進

環境議題

在2015年,聯合國(UN)195個成員國簽署了具有指標意義的巴黎氣候協議,內容明訂所有國家應達成各自設定的具體減排目標,避免全球氣候均溫較19世紀工業革命前的水準上升超過2℃,不過最新的研究報告卻指出,即便所有國家都確實遵守協議規定,恐怕還是無法阻止北極朝向永久性無冰狀態邁進,而這對地球環境勢必帶來難以回復的傷害。

實際情況比原先想像還要更為嚴峻

法新社(AFP)報導,過去幾年來,外界已經習於將2℃的升溫幅度,視為阻止氣候變遷問題進一步惡化的基本門檻,然而實際情況恐怕遠比原先想像的還要更為嚴峻,在周一(4月2日)最新出版的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當中,有兩篇研究報告都不約而同警告,就算地球氣候均溫的升幅能夠控制在2℃以下,北極圈仍然每隔4年就會在夏季期間呈現無冰狀態。

所謂的無冰狀態指的是北極圈在夏季期間的冰層面積少於100萬平方公里,科學界曾多次警告,人類社會若不設法盡快大幅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最快在本世紀中葉以前,北極圈的無冰狀態就會變成一種常態性的現象。

北極圈的冰層具有反射太陽輻射線,調節大氣氣溫的功能,一旦冰層面積大幅減少,太陽輻射線將直接被海洋吸收,造成海洋氣溫逐年升高,從而導致世界各地頻繁出現暴雨、強風與乾旱等氣候異常現象,對人類社會帶來嚴重的生命與財產損失。

根據調查,去年北極圈在夏季期間出現的最小冰層面積約為464萬平方公里,雖然明顯高過2012年夏季時創下的339萬平方公里的歷史最低點,但以長期趨勢來看,北極圈每年最小的冰層面積在過去40年以來仍然萎縮了將近4成,凸顯出人類進入工業化社會後,長時間毫無限制排放二氧化碳的行為已經對地球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再度攀升1.4%

國際能源署(IEA)在上周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連續三年維持穩定不變後,在2017年又再度向上攀升了1.4%,粉碎了外界認為自從巴黎氣候協議簽訂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獲得控制的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科學家如今也研判即使參與巴黎氣候協議的所有國家,最後都能夠完全遵守協議內規定的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屆時最多也只能讓地球氣候均溫的升幅維持在不超過3℃的水準;加拿大氣候模型與分析中心(Canadian Centre for Climate Modelling and Analysis)的研究員Michael Sigmond指出,若是在3℃的均溫升幅下,北極圈很有可能就會呈現永久性的夏季無冰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