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只重視KPI 義美高志明:沒人認真想過怎麼把台灣農業變產業!

農業經濟

二月初,義美食品與樂活生技正式簽約合作,雙方將以俗稱為巴西蘑菇的香檳茸這項農作物,共同發掘出開發保健食品、植物新藥的潛力,一方面輔導農民少用農藥,提高產業競爭力外,另一方面透過義美自行研發的冷凍真空乾燥技術後,香檳茸每公斤的售價竟然直接翻10倍。

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否則台灣農業只有等死

大家這時才發現,在走過鳳梨、洋菇、蘆筍「三罐王」的量產模式後,原來台灣的農業一直有著新的可能,缺少的只是「就下去做吧」的勇氣和決心。

「台灣的農業如果不走向提高附加價值,沒有一個可以存活下來!」在《信傳媒》整個訪談中,這句話出現不下數次。一直以來,相當熱心參與公共事務的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食安急先鋒」稱號,他也默默開始演奏起「台灣新農業」狂想曲。

直接與農民簽約契作雜糧,幫農業也幫高科技產業

這首狂想曲的第一樂章,高志明拋開政府層層的農會採購系統,選擇直接跟農民契作的方式,在屏東、台東山地、嘉南平原、苗栗、台南等地,用高價向農民收購紅藜、小米、粟豆等原住民族傳統農作物,此外還有黃豆、黑豆、紅棗、苦茶籽、等附加價值高,並且低農藥殘留、無須大量灌溉的農作物。

事實上,國產紅藜、黃豆、黑豆的價格整整是進口的3倍,義美為什麼這麼做?個性很「雞婆」的高志明看的不只是自家公司的成本考量,這件事竟然與台灣的農業、甚至高科技產業息息相關。

高志明解釋,每年春耕種水稻,台灣就為缺水所苦,到最後政府甚至以補貼的方式來鼓勵農民休耕,這樣的農業政策是有問題的,如果從源頭就開始種植耗水量低的雜糧,如紅藜、小米和樹豆等「原住民三寶」,後續也能撥出適度的水資源,給其他高科技、工業產業使用。

擺在桌上的這三罐正是高志明口中的「原住民三寶」:紅藜、小米和樹豆。(攝影/黃威彬)

提升農產品廢棄物,蘿蔔葉、火龍果皮都是黃金

緊接著第二樂章登場的是研究利用農產品廢棄物,義美去年底向農民以高價收購了100噸過去被視如敝屣的蘿蔔葉,打得主意,就是想從蘿蔔葉中萃取出豐富的葉黃素,不只蘿蔔葉,許多農作的廢棄物中都隱藏豐富葉黃素,是許多保健產品的成分,但這些原料台灣大部分都是從國外進口。

高志明還看到了一項最新趨勢,在健康意識抬頭之下,國外反對人工色素的運動如火如荼展開,許多食品大廠都已經放棄人工色素改為使用天然色素。但天然色素多來自植物,穩定性較差,價格比較高昂,「那火龍果皮能不能拿來用?每次吃完上廁所都會發現紅紅的,那就是最好的天然色素。」

農作廢棄物要變成黃金,前提是農民必須減少用農藥、甚至不要用,回過頭來看這還是「友善耕作」、「永續」的根本,高志明憂心地說,一味追求量產,我們是不可能拼過國際市場的,提升技術和育種能力才能讓我們有競爭力。

台灣其實沒有「農業」?多年毛病改變困難

義美近年來雖然積極研發新技術、產品,但談起台灣農業的發展困境,言談中仍透露著悲觀。他觀察,學術界做了很多跟農業發展有關的研究案,最後學者拿到錢了、政府KPI達到了,「然後沒人想說要怎麼真正把它發展成產業,幾十年來,所有的研究都只做到『研究』就結束。」

換句話說,台灣有所謂的農業嗎?這麼多年下來,難道農委會沒有意識到問題嗎?「怎麼可能沒有發現,不過這不是農委會能做得到的,你想想,工業化生產又牽涉到經濟部、科技部、地方政府,農藥使用也跟衛福部有關係,這除非總統和行政院長下定決心。」高志明說。

「農民若想變好,整個帶動的速度會很快,但政府預算不是零基預算,當你之前都有給他(錢),現在突然說不給了,所有利益關係人通通都會跑進來......,」其實高志明多年來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義美在農業上的努力從來沒有拿過政府分毫補助,少了這些牽扯,即使目前只有少數人做,他的新農民運動都能走得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