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跑與「落跑」地球日 深澳爭議掀起用腳做環保的開端...

環境議題

4月22日地球日又到了,許多人都喜歡稱為「世界地球日」,我還是很不習慣,因為地球包含了世界,難道還有「世界母親節」?地球日,Earth Day,怎麼會有World Earth Day?就像我剛去中國開發全球供應鏈時,中文稱「世界範圍內的供應鏈」,我總會笑著問:「有沒有世界範圍外的供應鏈」,因為中文一律把worldwide譯為「世界範圍內」。

地球日源於美國青年在1970年發動的一場「全國範圍內」的環保暴動的社會運動,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休士頓等大城進行大規模遊行,數十萬美國人走上街頭,引發暴動,大量的商店、汽車被砸毀,影響後來的環境保護的政治、社會、經濟,其重要的精神是要求大家一年至少有一天想一想人類的環境問題,設想能為環境做什麼,以免毛病不改,積惡成習,危害自身和後代子孫的生存權力。

路跑代表地球日?

美國地球日催生了1970年美國清潔空氣法案、美國環保署,以及1972斯德哥爾摩地球高峰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對美國、全球的環境運動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而台灣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即開始成為「世界範圍外」的國家。

到了1990年美國把地球日的觀念散播到「全國範圍外」,台灣也跟著成立了「台灣地球日」(詳見「回顧1990的台灣地球日」),也開始成為台灣的環保運動。

現在一談到地球日,大家最常想到的是路跑,園遊會,很難會聯想到當年一起帶回地球日火種,已經過世的鹿港反杜邦粘錫麟、後勁反五輕的劉永鈴,地球日時,我總會思念起這兩位遠行的老友。

不過我是支持地球日路跑練腳力,如果422當天沒事,都可以動身護土,出門跑一跑,因為未來為了環境,上街頭運動的機會非常多,腿腳有力是必須的。

蔡總統的與民間團體對話沒觸及地球日核心

2018年地球日有什麼值得談的?日前民間團體以地球日之名拜訪蔡英文總統,結果媒體競相報導蔡英文的「漂綠言論」,但對於國民免於環境污染的自由(清潔的空氣、陽光、水、土壤),綠色稅制改革,產業轉型,落實國際環境公約等過去地球日所主張的核心議題都沒有著墨,反而給了蔡英文為「廢核=缺電=燃煤電廠=空污」低級錯誤政策開脫的機會,失去了地球日反省、出發的原始精神。

因為「廢核=缺電=燃煤電廠=空污」這個執政黨的公式,環保署在3月14日通過了擱置12年的深澳火力電廠的環評,在此不必再畫蛇添足去講自稱環境法律人的訟棍辯詞,而是接下來有何影響?

最直接的,就是生出了個「落跑署長」李應元。1990年李應元在美國擔任台灣獨立聯盟副主席,同年7月就翻牆回國,也因此被捕入獄,台獨運動的光環加身,李應元從政,參選過台北市長(對手是馬英九第二任),擔任過勞委會主委等職,參選、政務官都無違和感,確是個老練的政客。

如此老練的政客,在蔡英文執政後,出任環保署長,我認為是委曲李應元,所以戲稱他為「應援署長」,是指定代打或代跑,來擔任環保署的救援工作,也註定未來環保的虚化路線。當時林全是先公布其他部會首長,沒有環保署長,卻先有了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入列,當時傳聞因為詹順貴的刺頭個性,要找能夠壓得住,工商大老能接受得了,且個性圓融的人來接掌環保署,所以民間內定環保署長候選人田秋堇就和署長一職失之交臂。

擱置12年的深澳燃煤電廠計劃重啟本身的環境、經濟立論就非常不週延,光是「經濟影響評估」就不足以支撐其必要性,和其他更佳方案(如煤改氣,另覓場址)的替代性,很容易變成只能挨打的局面。但民進黨無能,被台電牽著鼻子走,陷入了一場進退兩難的泥沼戰中,經過一個月的蘊釀,沼澤變成流沙,民進黨在此案中大量流失民意。

支持深澳燃煤票是詹順貴自由意志投的,禍是詹闖的,就連行政院長賴清德用「清潔的煤」幫詹緩頰,全民訕笑滿臉豆花,4月16日要李應元到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報告,國民黨立委陳宜民當召委,不是放著老虎凳請居入甕?

轉型正義變成了轉身爭議

1990年就能夠有本事翻牆回台灣,雖然立法院已經被布置成銅牆鐵壁,李應元的身手,要翻出去,又有何困難?

只是當時是順應潮流開風氣之先的台獨衝撞運動,是台灣解嚴初期轉型運動重要的一大步,值得表揚嘉獎,但既然從街頭走進官府,就要有始有終,繼續未完的轉型正義,用低級謊話騙委員會代理召委王育敏、召委陳宜民同意請假,太容易被拆穿了,不是太笨,就是完全藐視國會,形成惡劣的「轉身爭議」型象。

16日當天李應元是為了去為台南頒獎給「機關執行資源回收績優單位」,不以善小而不為,而說謊騙請假,甘冒藐視國會大不諱,這讓過去為台獨理念翻牆回國的光環褪色,很明顯是獨不償失。

深澳燃煤電廠的爭議,可以為2018年的台灣地球日下留下很好的註腳,環保署成立30年來,終於可以徹底的,署長也可以不計毀譽的為不必要的重大污染政策、開發行為「應援」到底。

環保團體和關心環境的人要覺悟,我們要練好腿力,環保是一條漫長艱困的路,現在我們是大上坡又遇大逆風、大冰雹,過去跑過的路,只是給我們準備繼續跑下去的練習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