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計畫法被失蹤?政院:今天已召開第三次會議

環境議題

「長期下來,台灣的國土計畫十分凌亂、且遷就現實。工商發展逐漸導致農地遭到侵蝕、山林不當開發,整個社會在討論產業發展與公共投資的過程中,也常有不確定性,往往造成內耗。」內政部長葉俊榮說道。但,國土計畫施行後,這些問題就解決了嗎?

《國土計畫法》、《濕地法》與《海岸管理法》,被稱為「國土三法」;「全國國土計畫」草案已經送行政院審議,3月月底已送交行政院審議,預計將趕在5月1日前公告實施。由於「全國國土計畫」(草案)規劃未來20年全國國土的永續發展,因此各部會、縣市政府、民間團體對於草案均有不同的想法。

內政部在3月27日頒布公告部版國土計畫時,葉俊榮強調,當日會將草案送進行政院審議,合理期待能在法定期間內完成公告程序。根據《國土計畫法》第45條,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須在法案公布後2年內提報全國國土計畫,並送行政院審議,並公告實施。《國土計畫法》於2016年5月公告,算下來今年5月1日就是表定公告日。

如今內政部已送出版本,就待行政院審議。從今日(26日)算起,眼看時間只剩下5天,行政院到底進展到什麼地步?外界都不得而知。而地球公民基金會指出,政院先前就已開過2次會議,由政委張景森主持,今天悄悄展開第三次會議,且極可能拍板定案。對此,行政院回應今天確實有召開會議,但詳細進程還不明瞭,但若最後有結果,內政部或政院將統一說明。

黑箱?環團:國土計畫進政院就失蹤

依據《國土計畫法》第6條「國土規劃應力求民眾參與多元化及資訊公開化。」但自3月底內政部送出版本以來,外界便不得而知整個國土計畫的進程。此外,目前草案在行政院進行第二階段審議,但環保團體也質疑,外界沒人知道審議委員會裡的成員有誰,而政院是否依法規召集專家、學者來參與會議也無從得知。

地球公民基金會吳其融受訪時指控「委員會名單、可受公評的程序,這些都是最低標的要求,但政院卻都沒有公開。這不是黑箱嗎?」依據法規規範,內政部先擬出草案、中央行政院須籌組審議小組討論。對此,吳其融肯定先前內政部在審議期間,事務官有努力做到資訊公開、程序還算完備。但進了行政院後,整個國土計畫像失了蹤影一般,音訊全無。

「我們能理解中央希望能照法令走、在5月1日如期公告上路,但這樣的程序實在不予置評。」吳其融認為,即使政院搶時間要通過,但後續的配套、以及監督機制更是馬虎不得,必須要一同公布出來。

中央過後,地方大戰將開打?

國土計畫分為兩階段,中央版本公告後,各地方政府也必須在2年內提出地方版本。事實上,地方版本恐怕才是決戰關鍵。

《國土計畫法》將國土分為四大區域。(製表/薛如真)

以國土計畫中的農業發展區為例,內政部和農委會最後框定出的農地需求總量為74-81萬公頃,原定由農委會參考各縣市的農地資源後,盤點出各縣市須管控的分配量,地方政府必須保留分配後的農地總量。

舉例而言,農業大縣雲林縣需控管7.75萬公頃農地,足足達到雲林縣一半的土地。對此,分配總量達前三名的台東市、屏東縣、雲林縣紛紛跳腳,認為會限制當地產業發展。最後,該規定取消,由縣市自行決定。

對上述改變,吳其融擔心「如果各縣市最後提報的數字加總起來,沒到中央所規範的74-81萬公頃,該怎麼辦?」吳其融認為,各縣市都在搶搭房的產列車,把農地或城鄉發展區拿去做房地產業也不奇怪。對此,農委會表示不會放任各縣市,縣市的規畫還是要依據目前的土地編定。

除此之外,地球公民基金會也擔憂,政院的委員會是暫時性的,待計畫公告後便可能解散。如此一來,若遇到各部會、地方政府紛紛「搶地」,內政部能把持住嗎?基於此,吳其融認為,行政院應該做好把關角色,協調各部門、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競合,別到最後淪落為「搶地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