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經有38家銀行了 還需要2家純網銀嗎?

金融科技

完全沒有實體分行,只透過網路滿足客戶需求的純網銀,金管會確定開放了,若沒有意外的話,在2019年底就能見到台灣第一家純網銀開張。不過,民眾也好奇,國內的銀行家數已經達到38家,同時ATM又很普及的情況下,台灣市場真得還需要多一間所謂的「純網銀」嗎?

純網銀開放條件,是為了LINE而設嗎?

金管會口中的純網銀,指的是沒有實體分行據點或ATM,僅有總部和客服中心,其餘都透過網路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模式。

「從金管會公布的條件來看,開放只是因應『有人』想做,」金管會主委顧立雄26日宣布開放設立2家純網銀後,市場上不乏這樣的聲音,因為包括資本額必須達到100億元,發起人中至少要有一家金控或銀行、持股比率還要達到50%,種種條件似乎都和一般商業銀行沒有太大差異。

今年1月下旬,市場傳出LINE即將進軍台灣的金融市場,並向金管會探詢申設純網銀的可能性,到了3月初LINE挖角了中信金控前研發長劉奕成擔任Line Biz Plus北亞金融董事,主導LINE在台灣的金融服務布局計畫。

雖然顧立雄強調金管會保持開放立場,沒有任何定見,但據了解,LINE不只問過金管會,也探詢過國泰世華、中信、王道和台新等銀行的合資意願,因此現在市場幾乎已經斷定二家純網銀的名額中,其中一家應該就是LINE,不過LINE至今也還沒有揭露比較具體的細節。

東吳大學金融科技開發中心執行長蔡宗榮分析,觀察到LINE近期一系列的動作,舉例像是春節送紅包、LINEToday轉播職棒、LINE Pay擴增應用場域,無非在增加客戶的黏著度,而金融雖然被放到最後一塊補上,「但許多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LINE,手機拿起來第一個想到就是LINE。」
社群媒體和合作銀行有利可圖,至於消費者呢?

蔡宗榮認為,在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下,金管會雖然希望由金融機構來主導,但合作銀行可能還必須給LINE不錯的條件才能取得青睞,畢竟銀行現在最缺的就是擁有龐大客戶的資料來做精準行銷,而社群媒體就是一個很好的介接,一旦能和LINE合作,背後就是LINE那1900萬用戶的生活態樣,以及獲得數位原民客群的長尾效應。

一般來說,純網銀多半主打比傳統銀行更優惠的存款利率,或更低廉的手續費,例如匯錢時免手續費、可以透過簡訊和Facebook通知功能完成、可使用別家銀行的ATM代收存款或領錢,而且不會收取任何跨行提存款的手續費。

其實這樣乍看之下,是不是會覺得與王道銀行現在的策略有點類似?換句話說,台灣真得不缺銀行,100億門檻也不是人人都能隨便玩得起,在同樣還是以傳統金融機構為主導地位的純網銀架構下,消費者表面上可以享受「更便宜」的成本,但實際上,許多的服務在目前法規限制下是看得到,卻吃不到。

換句話說,不管是LINE、其他有興趣的業者、或日後可能合作的大型金融機構都有利基,回歸到消費者本身,純網銀能幫消費者解決到那些痛點?法規上是阻力還是助力?對市場效率是幫助還是扼殺?可能是主管機關必須更仔細考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