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有15公頃非市有公地待活化 13億土地徵收補償費沒人領!

便民政策

寸土寸金的台北市,竟然有一半的面積是公有土地,為促進公地利用,地政局在民國104年1月起全面清查本市公有空地,並於民國106年7月1日推出「台北地政雲」系統納入「公地查詢」功能,提供各界查詢台北市轄區各類公有土地資料後,現在更進一步建置「非市有公地活化提案平台」,擴大全民參與,加速公有土地活化。

台北市內,非市有公有土地有15公頃 

地政局清查全北市非市有公地,即在台北市內,但所有權人非台北市政府但也是公家機關的地主,總計遍布38個土地管理機關、573公頃、4,814筆非市有公地後,計有5個土地管理機關同意、134筆非市有公地、面積約15公頃,同意釋出供活化提案,提案平台已於民國107年4月27日正式上線,民眾可直接於該平台撰寫提案計畫給管理機關參考執行。

在地政局規劃可供民眾提案活化之15公頃非市有公地,其地主分別由教育部、臺灣高等法院、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新北市政府財政局和澎湖縣望安鄉公所等5個機關提供,未來民眾提案後將由該土地所屬機關做為研究規劃參考使用,另外地政局也會協調後續追蹤情形,期望建立民眾與公地管理機關溝通平台,結合民間創意及實際需求,加速活化公地。

當民眾或社區團體進入該平台提案時,可依其居住需求,提出短期簡易綠美化、設置體健設施、或臨時停車空間,對長期而言,可提案建議規劃興建社會住宅、圖書館、公民聚會場所等,如果於市郊山區,短期而言,民眾可提出闢建登山步道建議,以滿足登山遊憩需要,長期可建議劃設景觀造林區域,加強水土保持。

另外據地政局統計,目前北市府保管之因土地徵收所發送的補償費,累計已達13億元還沒有人去領取,比例大概佔13.66%,地政局長李得全表示,由於皆有照行政流程通知民眾,但由於金額過小、繼承人數眾多、設定他項權利及旅居國外原因,導致未領取情況。所以要是收到保管通知15年內,沒有執行領款手續的話,這筆補償費會依土地徵收條例規定歸屬國庫。

近13億徵收保管款,竟無人領取

地政局於民國104年5月也設置了「徵收保管款查詢」專區,將屆繳庫期限之保管案件資訊持續上網公布,並主動再行寄送通知,另為擴大服務範圍,並自民國106年9月起在查詢專區新設「徵收補償費保管款速查GO」查詢系統,只要輸入應受補償人姓名或統一編號,即可查詢是否有保管款未領取,提醒民眾保障自己的權益,儘速領款。

最後,為提供民眾更方便申領服務,地政局除了提供在地到府或醫療院所收件服務及跨縣市合作代收申請案外,也開放全面通信申請服務,領取金額在15,000元以下可免附印鑑證明。另自民國106年9月20日起推出「簡化使用印鑑證明」,委託他人或通信申請,如申請人已在北市各戶政事務所辦理印鑑登記,並同意地政機關利用電腦處理查詢,得免附印鑑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