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會」有譜?!被多明尼加斷交 與北韓建交?

兩岸國際

五一勞動節當天多明尼加宣布與中華民國/台灣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建交,再度顯示即使習近平在十九大後成功集權,但未因權力鞏固而對台灣放軟。

因斷交當天多國外長獲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接見,顯示這非外交部門中層官員的制式作為,而是最高層的指示。蔡總統於國防安全究院揭幕儀式時也重批中國,認為這不是號稱要當負責任大國的應有作為,指出中國已經改變了現狀。

現狀被改變,台灣裝乖也沒用

當主張維持現狀且誓言不做麻煩製造者的蔡總統,遇上有意改變現狀的中國時,其挑戰是台灣要透過何種作為來平衡這個被改變的現狀,不是去說服美日等國台灣很乖不會造成區域衝擊。

由於現在的印太局勢一日數變,以頗受關注的朝鮮半島情勢為例,在北韓啥正事沒做,金正恩什麼都沒承諾下,文在寅依舊願與金正恩合體會面的表演,朴槿惠就不可能做得出來。在台灣所處區域的戰略均勢持續調整中,更需要以主動創造性作為來維持現狀的動態平衡,處變不驚只會將台灣困在死局中。

多明尼加斷交-中國對台灣的極限施壓

與其說多明尼加與中國建交,還不如說中國要的是多國與中華民國(台灣)斷交。中國於建交後可以啥事不管,什麼都不給,讓這些建交國抱怨連連徒呼負負。因為中國並不需要這些賄賂來的朋友,只要切斷其與台灣的關係,多一個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國家,北京就達到目的了。

台灣一堆文青強調與中國建交的下場多對這些國家不好。但中國與其建交的目的就不是要對他們好。而是以一些看得到吃不到的援助為餌使其與台灣斷交,還以這些餌牽制以防其後悔。

固然多明尼加邦交本屬危險級,好幾年前就可能會斷,但在這個時間斷交肯定有政治目的,王岐山親自出馬也證明中共高層對台灣已擺出「極限施壓」的態勢,比其對北韓的制裁凶狠十倍。

由於在十九大結束後,中國機艦繞台近台的舉措越演越烈,中國也要求其邦交國的政府機關在對台作為上落實一中原則,並降低台灣在非邦交國的代表處與存在感。現在更出現中國以本身的市場為籌碼,系統性的要求跨國公司改變對台稱呼,並要求將其對中國的規則應用在台灣身上,企圖以商業手段絞死台灣人民的國際空間。老共對台灣的國際圍剿已到了鋪天蓋地與不擇手段的程度。

有評論說老共這些作為不會吸引台灣民心,但爭取台灣民心從來不存在於文革紅青習近平的腦袋中。胡錦濤始終有的「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在習上台後已不復見。與中國官方有來往的美方學者也提到,中國官方認為爭取台灣民心不一定都要示軟以說服台灣人民統一的好處,也可以硬來以使死硬派懼怕到不敢反抗。

反正台灣藍綠對立嚴重,在「祖國」巨大物質利益的引誘下,一定會有不少投機派爭相向中國輸誠,對這種人就是軟的越軟。對死硬派就殺到讓他們畏懼,當然對這些人就是硬的越硬。面對中國的對台武嚇與飛彈威脅,紅色藝人黃安不是就公開說,請老共飛彈打準一點嗎?

中國對台圍剿鋪天蓋地,台需扭轉被動等待角色

多明尼加斷交也證明國內朝野對於中共在十九大後的對台作為的主流解讀有嚴重誤判。在十九大開會前國內有種說法,認為習近平鞏固權力後就沒有對台強硬的需要,因為不再需要為了固權而在台灣議題上證明自己夠硬。這個判斷暗示了政府認為十九大前中共對台是屬強硬作為。但同樣的一群人在十九大後又表示,即便出現軍機繞台及外交施壓,但習近平還是以內政為主,無意對台灣掀波而多開戰場,因此兩岸關係沒有大幅惡化,也以此證明習無意升高兩岸衝突。

但問題是,如果十九大前中共對台作為被認為是強硬的,為何在十九大後的同樣作為就忽然是「無意升高衝突」呢?到底中國什麼樣的對台作為是強硬,什麼樣的作為是柔軟,判斷的標準在哪裡?是因為擔心如果做出十九大後對台作為還是強硬的定性,會引發國內民心恐慌與迫使政府有所回應嗎?是否是不知道何為最佳處置下,就以「一切如常」為不選擇找理由嗎?

更滑稽的是,這個主流判斷似乎對川普政府的憂慮更甚於對習近平。國安大老對美國資深記者說對川普充滿不確定感,因此要聽其言觀其行。也有美方學者很驚訝發現台灣的智庫與學者們似乎不認為兩岸關係很緊張,也多認為習近平不會對台灣做什麼,反而憂慮川普會把台灣當成交易籌碼。這種主流判斷的人云亦云現象莫過於此。

承認九二與公投獨立皆無法應付外交封鎖問題

面對多明尼加斷交,紅藍統媒立刻說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揚棄兩岸互信,賴院長還講務實台獨,傷了北京玻璃心,所以才遭致斷交。前外交部長錢復更表示,蔡政府上任至今斷三個邦交,顯示沒有良好的兩岸互信台灣就無法推動外交,因此兩岸關係是外交的上位指導原則,即所謂「兩岸高於外交」。

但錢復沒講的是,馬政府搞外交休兵後,放棄了台灣與中美洲國家的多邊峰會,也放任北京與台灣邦交國發展關係,並使台灣與邦交國關係出現空洞化問題。由於中國在巴拿馬與多明尼加都設有辦事處。只要有辦事處就可有公開合法的活動,要「挖」台灣邦交國也比較容易。由於中國在中美洲有設辦事處的另一國是海地,這也難怪當多明尼加一傳斷交,海地會立馬表示與台灣邦交沒問題。

因此問題不是有無承認九二共識,而是邦交的經營。即便中國不挖邦交國,但形同雞肋的邦交對台灣也無幫助。至於馬政府奉行兩岸高於外交的指導,使我們與美日等盟友的互信下墜,也讓其他國家日後少找台灣談雙邊關係,而是直接與北京談其與台灣的關係發展範圍。反而使台灣被進一步納入中國管控範圍。蔡政府至今還在清理馬總統八年遺留下來的負面遺產。

與台灣須接受九二共識相反,有人說這些國家是與中華民國斷交,不是與台灣斷交。只要台灣擺脫中華民國這個無用軀殼,就可與其他國家關係正常化。但是台灣民主化後已不再與北京爭奪中國代表權,是中國努力切斷這些國家與台灣的關係,不是台灣在導致這些國家的混淆,使其不曉得要與哪個中國建交。因此台灣要面對的問題是中國傾洪荒之力的打壓。認為改名為台灣就可與這些國家復交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也有人說面對老共打壓至此,台灣應該訴諸公投獨立,一方面讓老共知道消滅中華民國就會帶來其最不願看到的台獨,二方面則可順勢擺脫中華民國的包袱。前者可能對老共有點作用,但北京可能刻意留幾個小朋友給你,使你的主張變成在破壞現狀。後者則沒處理老共悶殺台灣國際空間的問題,畢竟脫掉中華民國穿上台灣國衣服,還是要面對老共的封鎖,而且台灣也無法確保屆時國際支持一定到位,畢竟台灣國際發言管道有限,沒有犯錯空間,更不能被認為在改變現狀或被懷疑是麻煩製造者。明知北京改變現狀在先,但如果無法預先確保國際社會對公投獨立的強力支持,這條路將給台灣帶來極大危險。

美國不是畏懼中國而不理,而是不知道該怎麼回應

面對多明尼加斷交事件,有人認為這象徵對中美洲影響力的美強中弱現狀出現逆轉。因為中美洲傳統是美國地盤,與台灣建交也符合美國利益,因此中國有辦法切入這個區域,就代表美國影響力的衰落。他們更指出川普上台後主張要在美墨邊境築牆、驅逐非法移民、以及更嚴格的移民審查等,都使美國與中南美出現齟齬,降低這些國家對美國好感,使這些國家尋求中國以平衡對美倚賴。他們說去年中巴建交就是例證,今年多明尼加斷交更見證這個趨勢。

也有人說實際上美國對台灣斷交沒有感受,而北韓議題則使美國更需要中國協助,因此不敢對中國對台打壓有任何表示,美國是因顧忌中國的北韓籌碼,或是不願對多明尼加表示意見,以致放手讓多國與台灣斷交。

這些說法都只對了一部分。川普上台後的確美國與中美洲國家關係較差,但是中美洲國家還是以對美貿易為大宗。中國對中美洲國家的貿易量與投資是增加了,但還遠遠不及美國。中國依舊無法與美國影響力競爭。

此外,當美國已要與北韓直接對話,反而是中國擔心自己對韓半島影響力被邊緣化,因此是美國因北韓議題增加對中籌碼,不是因此被中國牽制。

美國的確在多明尼加與台灣斷交的立場尷尬,因為自己都未與台灣建交,強要別人維持與台灣邦交自然會有正當性問題。但美國也非對此無動於衷。只是此事發生時國務院在美外交決策依舊處於弱勢,國務卿在斷交後第二天才正式上任,因此事涉及國務院跨局處協調,且非美國第一要務議題,反應自然較慢。中國算是偷襲成功,台灣的外交防衛力自有可討論之處,但美國也不會忘記中國的突襲。

美國對台灣斷交問題已開始在關切。雖然美方退休外交官多講台灣應將重點放在有實力的非邦交盟友,認為其支持對台灣更重要。但非邦交與邦交的差異就在於這些邦交國對正式關係的承諾。

在正式外交中,所有的禮數與高層途徑都有可保證基礎,非邦交國和台灣的非正式關係,其高層互動與政治互信多缺乏制度維繫,很可能因換政府就被全面推翻,弄得一切要從新來過。而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正式支持也往往需透過邦交國發言。基本上,我們可以質問,既然說是台灣真正的朋友,為何還是不願意與台灣發展正式關係?是因為台灣沒宣布獨立嗎?

包括美方等非邦交國在內,擔心台灣被斷交會導致民間要求宣布台灣獨立的聲浪大增,當嚴重到政府必須處理時往往會太晚。對美國所帶來的問題會很嚴重,讓其台海經營變得更複雜。因此美方面對台灣被斷交,也會透過不同管道告訴中國,斷交不僅惡化兩岸關係,也會讓台灣宣布獨立聲浪日高,並強化台獨的正當性。只是中國認為只要把台灣人圍殺到懼怕,並透過其在台灣第五縱隊的協助,可以使台灣人民相信抵抗是無效的,在沒有選擇下不得不回歸中國。因此對美國的「勸告」充耳不聞。

面對這種惡化情形,美國也知道老是要求台灣自制不是辦法,但要找出一種讓台灣認為無須宣佈獨立就能處理的方式,美方也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因此美方在詢問台灣有沒有想到美方能配合的可行辦法。現在不是美方不理會,而是有無存在一個台美(或是還加上其他國家)可以合作處理的方案?美方沒這個方案,也在等待台灣提出。

以中國市場為籌碼施壓跨國公司-封殺台灣的新路數

十九大結束後,中國封鎖台灣作為出現新發展,除了挖邦交國、將台灣在非邦交國的駐外處室予以降級或逐出首府、防止台灣參與國際組織,連非政府國際組織也予以否決、或是要求若干與北京友好的邦交國不再承認台灣護照的效力外,現更開始以國內市場為籌碼,要求跨國公司與其他國家在對台處理上須將台灣列為中國一省。有的只是要求網頁上不能將台灣列為國家,有的則進一步要求其對中國的規則也要適用在台灣。現在包括Marriot旅館、德國漢莎航空、賓士汽車等,都開始屈服於中國的要求。

由於中國在四月二十五日對包括多家美國航空業在內的36家航空公司,要求這些業者在自己的網站及促銷文案上改變對台灣、香港及澳門的標示,以符合北京的標準。此舉引起白宮重視,在五月五日白宮以發言人發表聲明,說中國此舉是「歐威爾式的胡扯」,算是外國政府首次公開對中國無理行徑出手還擊。此舉能否讓美國航空業者不服從中國的要求,還須再觀察。

封殺台灣=中國輸出反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白宮主張

在過去私人企業面對中國的政治要求往往選擇隱忍與配合,畢竟如果不配合,很可能就會被逐出中國市場,導致龐大的利益損失。因此當白宮發言人出面反對時,大家看的是白宮是否有清楚的反制計劃,畢竟私人公司面對北京以全國之力施壓時是很難抵擋的。

白宮聲明提到中國內部的網路施壓控制「舉世聞名」,中國試圖向美國人民和自由世界輸出自身的審查制度和政治正確將受到抵制。白宮發言人也強調,美國尊重私人企業和客戶互動過程中享有的廣泛自由,以及這樣的尊重,對強大的全球交易市場是至關重要的。聲明在最後提到美國「強烈反對」中國試圖強迫私人企業使用特定的政治語言,也呼籲中國,停止威脅和脅迫美國的航空公司與公民。

白宮對此議題定位為中國對外輸出政治正確與審查機制、並意圖威脅私人企業使其接受特定的政治主張、因此妨害了應受尊重的企業-客戶互動時之廣泛自由。中國對台灣的政治封鎖與對企業的侵擾,白宮定性是北京在破壞自由市場機制,並對外輸出中國所定義的審查機制與言論控制。這使得議題的本質超越兩岸關係,而是中國輸出「反自由主義的國際新秩序」之作為了。北京對台灣的國際封鎖戰因此是北京意圖輸出天朝主張,改變國際秩序的系列行動之一。

換句話說,今天因統獨問題要別的國家不可以接受台灣,明天可能就是要求這些航空業者不可以搭載北京認定有問題,列在黑名單的「台獨」人士,後天可能就是要求跨國企業主把其支持西藏、維吾爾人權之員工從其公司解聘,否則該公司就無法在中國做生意等。這個認識意義深遠。

需思考台灣關係法的多邊化與集體化的可能性

當北京對台灣的國際封鎖戰不再是兩岸關係問題,而是北京輸出「非自由國際新秩序il-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作為之一時,台灣的被壓迫就取得普世意義,不再只是台海的地緣戰略衝突,而是北京向世界輸出反自由新秩序的受害者。也由於對非政府組織國際參與、企業對台灣的規則使用等,會是讓一般台灣人民最有感(反感或是恐懼)的北京作為,對此不處理會負面影響台灣人民捍衛主權的意志。因此突破北京對台的國際封鎖戰,首先要處理會影響一般人民的生活議題,這些項目也是最具普世性,與爭取國際支援時最具正當性的議題。

在五月五日白宮聲明的基礎上,台灣更可以試著建立其與台灣關係法的連結。白宮的重點是自由市場原則不應受制於各種政治正確,也提到中國對網路的壓迫以及對美國公司與個人的威脅。因台灣關係法明確提到台灣不應受到中國的經濟封鎖,美國與台灣人民的關係也不應被中國的單方面政治主張束縛,因此中國這些作為也違反了台灣關係法。如果已經違法,就要採取應對措施,且要保護守法的企業與個人。真正的挑戰是要如何做,台美可以共同討論。

此外,台灣也可思考將規範美國與台灣「人民」關係的台灣關係法也推廣到其他國家,甚至使其多元化與多邊化,使多邊組織如歐盟,甚至是ASEAN、APEC、OAS及其他多邊區域組織等,也能有類似規範的決議。這可使其他國家的企業與個人在與台灣互動時有個可保障的法制基礎,多邊化後還能強化抗拒中國壓力的能量,使得中國意圖管控台灣人民的作為會受到進一步牽制。台灣現在需要防止對外關係的進一步失血,特別是阻止中國以國內市場為籌碼厚顏要求其他國家或組織遵循一中原則的操作。

需要新建立幾個邦交以展示實力

我們要揚棄邦交國數量的迷思,也知道失去邦交對台灣的影響有限,但如果放任邦交被挖而沒作為,或以「分資源的國家變少,會使每個國家資源變多」理由告訴其他邦交國的話,只是鼓勵其他邦交國進一步與北京接觸,甚至還會讓邦交國鼓勵其他台灣邦交國與台灣斷交,因為這會減少瓜分資源者。

同樣的邏輯也有人說,中國得到邦交後會更頭痛,因為要照顧的邦交變多,資源會更被需索無度。但是中國會頭痛的前提是台灣願意挖掉中國邦交國。現在中國似乎吃定了台灣無意打外交戰,在不擔心中國邦交會跑掉的情形下,北京就放心大膽的挖掉台灣邦交而無須擔憂任何後果。中國可以亂開支票以吸引這些國家與台灣斷交,但又不用操心要兌現支票的問題,因為就算跳票使這些國家不爽,台灣也不會與這些國家建交。

台灣應要思考挖掉中國幾個邦交國,讓全世界知道中國並非全知全能,畢竟不滿與不買中國帳的國家所在多有。如果這些國家之後又被北京挖回去,對台灣也無損失。因為現在的認知是台灣失去邦交是應該,但中國失去邦交就變大事。

因此中國失去邦交的衝擊比台灣失去邦交要大得多。往往中國邦交國一旦與台灣接觸,北京多會加碼跟進以穩住邦交。這種發展對那些邦交國可能不是壞事。但中國失去邦交時就會知道挖掉台灣邦交的可能後果。即便愛面子的中國當發現邦交已失可能會一次挖掉數個台灣邦交以為報復。但中國反因此要防守更多國家,再掉任何一個都會嚴重打擊其國際威信,而台灣可是沒多少國家要防守的。

重點是要讓北京知道,霸凌台灣會付出代價。只有讓北京知道其作為的負面效果時,中國才願意維持現狀。否則北京將會進一步軟土深掘到你無法忍受為止。

蔡總統與金正恩見個面、聊聊天吧

面對中國的步步壓迫,蔡總統也需有另類思考,裝乖乖向美日撒嬌用處不大。固然台灣須與美日取得緊密的合作默契,不能與其關係搞僵,但住不妨礙更開放的思考與更積極作為。兩年前不是有執行川蔡電話的膽識嗎?

最後建議蔡總統,斷了多明尼加後,要不要思考與金正恩聊聊天,甚至見個面的可能性呢?兩韓都在見面,也有了金習會,川普更預計在短期內與金正恩碰面,安倍首相也拜託南韓協助與金正恩見面,大家都在與金正恩安排見面,作為北韓在亞洲的鄰國,且與北韓沒恩怨的台灣,與金正恩聊天甚至見面是很自然的。

當然中國會暴跳如雷,但既然中國被認定在包庇金正恩,中國如因此施壓金正恩要其就範,不就符合強硬派的美日,甚至是韓國的期待嗎?對金正恩來說,與台灣見面也凸顯其對北京有別的牌可打,增加其對中國的議價籌碼。對台灣來說,此舉是讓自己有個可直接參與韓半島事務的操作空間。

既然朝鮮半島與台海局勢的密切連動使得台灣高度關注北韓議題,台灣會更需要建立自己對韓半島事務的直接參與能力,而這個作為還具有改變區域態勢的潛力。削弱中國支配韓半島議程的能力,符合不少國家的利益,這可能是個多贏又具話題性的起手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