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據點占4成獲利卻衰退5% 攻新南向要破除三大障礙

金融市場

配合政府提出的新南向政策,金融業也邁開步伐,但路途上的絆腳石卻不少,國銀在部分東南亞國家不得其門而入,去年在東協市場的整體獲利也大幅衰退,面對歐美金融集團和以「一帶一路」為名的中資金融業搶市,競爭挑戰非常大。

台資金融機構海外布局,應有更大的企圖心

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訪問了15位台灣金融業的董事長、總經理,發布的《資誠2018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調查報告─轉守為攻 突破僵局》指出,過去由金融業所引領的海外併購風潮,在最近一年內明顯已被科技業取代,主要的原因出在三大障礙。

首先是,中國大陸的投資環境改變,讓台資金融業的發展陷入瓶頸;第二,若要投資東南亞地區的金融機構必須合乎當地法規,但是高昂的投資成本和不確定性,往往讓人卻步;最後,由於金融科技崛起,也讓業者從過去單純追求規模經濟,慢慢將營運重心由外轉內,轉為尋求服務突破,因此海外併購的腳步趨緩。

中信銀總經理陳佳文在調查報告中分析,如果銀行只以服務台商的態度,跟隨台商的遷移趨勢,這個規格其實是不夠的,長遠來看也會加重台資銀行之間的競爭,反而造成不健康的發展,因此,台資銀行應該要有設立子行的企圖心,一來可以承作更多業務,二來也才能和其他外資銀行做出區隔。

歐美和中國搶市,台應推金融整併擴大規模

不過,即使台資金融業積極耕耘東協市場,去年的整體獲利貢獻卻是下滑的。根據金管會統計,台資銀行在海外總共有485個分支機構,去年的稅前盈餘總共559億元,較前年增加28.5%,然而據點數量占總體4成的東協國家,卻只賺了75.6億元,和前年相比衰退5.2%。

兆豐金控董事長張兆順表示,中國大陸也鼓勵企業積極南向,可以預期未來台資金融業也面臨到來自中國金融業的競爭,建議本國業者可以先從企業金融、聯貸案和承銷案做為試金石。

台灣應積極思考對越南的投資布局

由於台資金融機構規模比較小,進入東南亞市場的時間點也比較晚,因此在業務拓展的難度很高。不過,資誠會計師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營運長吳偉臺認為,對台灣金融業而言,具地利之便、又較有機會取得競爭優勢的市場,目前仍以東協為主,而台灣身為越南第四大海外投資來源國,應積極思考對越南的投資布局。

此外,金融業者認為,政府和主管機關應該要持續推動金融機構整併,不要因為過去改革不完備,或是因為輿論壓力就放慢整併的腳步,因為只有擴大營運規模,才能強化金融機構的體質,讓業者有機會參與「亞洲盃」甚至「世界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