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常跌倒?小心罹患肌少症

醫療保健

台灣的人口老化是當今先進國家幾乎共同面臨的重要社會變遷,而面對高齡社會的來臨,老年人常見的健康照顧問題中最多且最重要的是跌倒,約占了四成,其他問題還有認知功能減損(失智症Dementia)、憂鬱症(Depression)、譫妄症(Delirium)、尿失禁(Urine Incontinence)及壓瘡(Pressure Sore/Ulcer)等不一而足;而跌倒則是跟肌少症有密切關聯﹗肌少症會增加長者身體罹病的風險,降低活動能力,帶來較差的生活品質,較高的住院率及較高的死亡率;因此保命防跌是社區醫學未來最重要的任務及使命。

肌少症之參考診斷數據及相關疾病

台灣本土的統計資料顯示,65歲以上的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約為3.9%-7.3%(其中女性:2.5%-6.5%;男性:5.4%-8.2%)。所謂肌少症,全球各地標準不ㄧ,台灣的三項參考診斷數據為:

1.四肢骨骼肌質量指數(ASMI BIA生物電阻抗分析法):男性小於7.09 kg/m2,女性小於5.70 kg/m2 ;或全身骨骼肌質量指數(total SMI BIA):男性小於8.87 kg/m2,女性小於6.42 kg/m2。

2.肌肉強度(握力器):男性小於26kg;女性小於18kg。

3.行動能力:行走速度每秒小於0.8公尺(不分男女)或30秒內站坐測試:男性小於12次;女性小於10次。

其中只有第一項符合者叫肌少症前期(Pre-sarcopenia),只有1+2或1+3則屬一般肌少症(Sarcopenia),而1+2+3則屬嚴重肌少症(Severe sarcopenia);同時與肌少症相關的疾病,如衰弱症(Frailty,以肌少症為核心加上活動力及體重下降),骨鬆肌少症(Osteosarcopenia,骨鬆症加上肌少症),肌少型肥胖症(Sarcopenic Obesity, 肥胖症加上肌少症),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等相關代謝症候群,心腦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腎病,男性長者因睪固酮低下造成的男性更年期(Andropause)甚至失智症等皆是肌少症常見的共病,而且這些長者往往也有多重共病的現象!

肌少症該如何預防與治療呢?

須注意長者是否有走路遲緩、握力下降、行動乏力、反覆跌倒或體重減輕,因為這些可能是肌少症的前兆。

多重共病相關病情須控制穩定;僅有睪固酮低下的長者需要用睪固酮替代療法來治療。

適度運動:尤其低阻力訓練或肌力訓練,其他如有氧運動或柔軟度與伸展運動,也有助於肌力恢復與肌肉重建!

營養介入:運動後一小時內需攝取正餐或點心或補充支鏈胺基酸(BCAA)作為肌肉修補的原料,這有助於肌肉質量的增加;原則上每天補充1.2-1.5g/kg的優質蛋白。

維生素D與鈣質的補充:也有助於保持肌肉質量與肌力。

補充抗氧化物:這對細胞膜之保護及修補有助益,且維持細胞正常功能以免於遭受自由基的攻擊!

肌少症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肌少症乃一新興公共健康議題,同時它也有不少的相關疾病,身處於高齡社會中,國人更應重視肌少症,以期及早發現,及早因應且及早治療!這不僅能節省國家健保支出,同時也讓台灣的長者能夠平安喜樂的健康老化及成功老化!

原文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家醫科醫師 林章賢,本文轉載自《北醫附醫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