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誰的錯?富邦凱擘恐將跟隨郭董TBC腳步下架民視新聞台

數位匯流

5月4日,民視新聞台遭台灣寬頻通訊(TBC)斷訊。民視董事長郭倍宏直指鴻海集團在中國投資事業龐大,易受中國官方控制及要脅而影響經營媒體立場;但TBC大聲喊冤,說是民視硬要一次綁3個頻道,才導致談判破裂。

將有超過250萬戶看不到民視新聞

直至8日為止,桃竹苗地區的76萬戶民眾仍看不到民視新聞台,現在除了TBC,凱擘、台固等系統台也因相同情況可能將民視新聞台下架,影響範圍更大,估計除了目前的76萬戶之外,接下來恐怕還會有178萬收視戶遭斷訊,看不到民視新聞台。

民視新聞台是同時段節目中收視率表現良好的頻道,也是系統台與MOD業者極力爭取的對象,這次斷訊風波,台灣寬頻通訊(TBC)旗下群健、南桃園、北視、信和及吉元等五家地方的「第四台」停播民視新聞台。

民視控訴郭台銘要影響媒體

主管機關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當天就做出裁處,對停播的TBC以有線廣播電視法,對民視則根據衛星廣播電視法做出不同程度處罰,但停播的動機究竟為何,TBC與民視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民視董事長郭倍宏直接訴諸政治動機,他對76萬戶受視戶道歉說,「這是由於你們地區的群健、南桃園、北視、信和及吉元等五家第四台皆隸屬鴻海集團郭台銘董事長,透過荷蘭商台灣寬頻公司與新加坡麥格理公司指揮,已經開始對台灣媒體進行實質干預。」

這個訴求,其實直接針對2017年NCC放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集團副總裁呂芳銘入主TBC的22個條件之一,NCC當時要求「必須和鴻海切割清楚」,或者如當時NCC發言人翁柏宗所說,呂芳銘親口承諾不經營新聞台,為避免媒體壟斷之嫌。

面對民視的政治指控,TBC氣得馬上以新聞稿回應,指出主要是民視硬要一口氣搭售三個頻道,除了原來的民視新聞台以外,還得搭售民視第一台、民視台灣台。TBC法務主管林志峰受訪時強調,「郭台銘與呂芳銘先生並不涉入TBC的經營,此事與政治無關,是跟授權費有關,三台一個月要收2元。」

台寬回應授權問題無關郭董

而且,面對NCC要求TBC立刻復播民視新聞台,以及處新台幣六萬元罰鍰,限期改正,並「按次處罰到改善為止,否則註銷執照」的說法,林志峰指出,民視的授權期間已滿,若按照NCC要求復播,「我們就是侵害著作權法,上從董事長、下到播放人員可能都犯法,NCC命令我們做一個犯罪的行為,根據行政程序法這是一個違法的、無效的決定。NCC已經嚴重介入了頻道商間的商業協商。」

林志峰說,「最快也要等到5月9日協商過後,獲得民視的臨時授權書,我們才能播出。」

然而,不論民視或者TBC兩邊都沒有提到的原因,就是民視也上了能夠隨選視訊的MOD台,MOD台與系統業者是競爭關係,就像一個商品,若同時在大潤發及家樂福販售一樣,根據各家媒體報導,TBC馬上對其採斷訊處置。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胡元輝受訪時指出,「也許系統業者考量若不對民視做出處置,自己架上其他頻道業者也跑去了MOD怎麼辦?」

去年凱擘差一點對民視斷訊,市場傳言也是因為民視要到MOD上架,讓凱擘決定對民視斷訊(下架),最後在NCC出面協調下才平息紛爭。

胡元輝分析指出,在有線廣播電視法、衛星廣播電視法中都有維護產業健全、保障消費者權益等宗旨,然而在內部法條上,對於這次的事件,卻無法有完全的法條可以適法性,這也就是TBC為什麼不服氣的原因,「 NCC是以TBC無法實現對收視戶的承諾來罰它,而不是因為它和民視談不攏,以NCC的立場那是商業談判部分,但是,NCC也只能以裁罰或者行政手段,才能讓雙方坐回談判桌談判。」

學者提倡分潤機制透明化

「這件事情主要原因是MOD與系統台競爭的市場結構,與頻道商與系統台的分潤機制兩大問題。」他以分潤機制指出,頻道商要向系統台收授權費,是以收視戶為基礎,但雙方在「到底收多少錢為合理」、「到底有多少個收視戶」上面沒有共識的話,就容易演變成民視與TBC的糾紛,協商不好,消費者容易成為受害者。

因此胡元輝建議,「引入公正第三方」的授權費用計算標準,以及「實價登錄」機制,才能解決這個問題,讓市場更健康。

近期內,民視和凱擘合約到期,又要再度談判,萬一凱擘也對民視斷訊,是否又將引起政治干預之說?換成直指富邦集團也在中國有大量投資,企圖影響媒體。

看來釜底抽薪的解決之道,可能在於NCC必須修法讓有線廣播電視法、衛星廣播電視法中更加完整,才能維護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