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校務基金財務疑雲 企業捐贈1億元到哪去了?

大學自主

台灣的最高學府台大校長經過4個月仍難產,不管是「拔管」或「挺管」派都捲起了千堆雪,擁簇著大學自主和大學自治的聲浪甚囂塵上。

人文法商為招牌的政治大學也有教授發起連署,提出「我們曾經保持沈默,但這不代表我們默認與漠視這些侵蝕大學自主與學術自由的胡作非為。」校長周行一更寫了一篇文章投書媒體,建議讓管中閔就任與否回歸台大自行決定,讓台大成為一個偉大的大學,台灣也才能因此而偉大。

要如何落實大學自治?其實有很多個面向,從學術面來看有學術自由、專業倫理等,若從財務面說,設立校務基金就是落實大學財政自主化的方式之一。然而,政大校務基金卻爆發出一樁1億元的疑案。

政大校務基金的1億元捐款用到哪了?

整起事件經過要將時間拉回到2015年5月6日,政大舉行了一場捐贈典禮,元大金控董事長王榮周親自出席代表捐贈新台幣1億元給政大校務基金,周行一率領各院所主管出席,整個大會議室坐滿接近百人,各大媒體也相繼到場採訪報導,場面十分風光,政大不僅賺了裡子也贏了面子。

「很多大學都羨慕死了,」一名十分關心高教的企業界高層這麼說。對捐款大專校院觀念還不普及的台灣來說,所有國立大學校院每年接受捐贈的總金額平均只有10億元,占校務基金收入1%而已,相比之下,能有總計1億元的水源入庫,高過政大過去好幾年全年的受贈金額,著實令人震驚,也讓人開始好奇這1億元會如何使用?

《信傳媒》記者於今年2月接獲這筆帳恐怕有疑慮的爆料消息後,先逐筆檢視了「政大捐政網芳名錄」從2008年11月自2018年1月將近10年、高達4520筆的捐贈資料。然而,裡面卻沒有發現來自元大金控的這項捐款。政大秘書室當時解釋,捐款人若是沒有意願揭露的話,就不會將捐款資料登錄在網路上,也就是說,芳名錄並非公開所有捐贈資料。

奇怪的是,在記者致電詢問後沒有多久,政大捐政網隨即更改了幾筆芳名錄上的捐款資料,包括潤泰集團董事長尹衍樑旗下的投資公司匯弘投資於去年12月31日指定捐贈予指南山莊達賢圖書館的1億多元,捐贈人被改為「校大之友」,網頁上也多了欄備註「芳名錄是經捐贈者同意後才會公布於網頁上」、「感謝眾多為善不欲人知的捐贈者」。

受贈收入小於1億元,政大回應並非反映當年捐贈數

元大金控是公發公司,於法上,一定金額以上的捐款都得要確實經過董事會通過,甚至對外揭露,於理上,上市櫃公司背後有著大小股東,以公司名義大額捐款,想要隱藏捐款事實也說不過去。

因此接下來3個月,記者進一步追蹤,竟然發現原來元大金控早在2014年12月底,也就是周行一剛上任沒有多久後,就已經透過子公司於董事會通過後捐款到政大指定帳戶。其中,元大證券捐款3500萬、元大銀行2500萬、元大國際資產管理2000萬、元大證金、期貨、投信各600萬,還有元大創投也捐了200萬,從12月23日到31日陸續匯款。

不過,進一步再透過校務基金決算數後看到,近6年來政大校務基金受贈收入從2011年起至2016年為止,每年分別約得6千3百萬、6千萬、8千1百萬、9千4百萬、9千萬和1億3百萬。細究元大金捐款的2014年受贈收入9430萬 1830元,收到財產捐贈的受贈固定資產與受贈公積同額增加1034萬2544元,為什麼受贈收入會小於1億元?

政大秘書室於第一時間詢問負責處室後的回覆是,該受贈收入項目指稱為「當年度受贈且已經支出」的意思。

在記者致電詢問後沒有多久,政大捐政網隨即更改了幾筆芳名錄上的捐款資料。(攝影/黃威彬)

捐贈收入必須入校務基金,沒有任何例外

據《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管理及監督辦法》規定,「國立大學校院不得申請籌設財團法人,並應依本條例第九條第一項規定,將一切收支納入校務基金。」教育部高教司官員指出,大部分施行的細節雖然交由各學校彈性訂定,但一般來說經一定程序後應馬上入帳。

一直以來,國立大學的主要經費來源來自政府編列預算,但隨著政府財政負擔增加,政府於1999年制定公布國立大學校務基金制度,落實國立大學的財務能夠適度自主,往後基金來源除了政府編列預算補助和學雜費收入外,還包括了捐贈、場地設備管理收入、推廣教育、建教合作和投資收益等自籌收入。

而依法管理校務基金的收支、保管及運用,大學需要設置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討論和審議校務基金重要事項。不過,從政大校務基金的公開資訊中可以看到,政大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於2014年11月底至2015年1月16日卻出現短暫沒有管理委員的空窗期,檢視政大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的會議紀錄後也沒有相關討論。

一名元大金控高層表示,當初有要求政大若動用捐款,需要向元大回報用途,但3年來都沒有接到通知,自己後來透過各種管道詢問和查詢所有公開資料,除了記者會的新聞之外,也都看不到、問不到這筆捐款目前的實際用途和去向,確實讓人有些疑慮。

大學校務基金對外資訊待強化,大學自主還很遠?

以上種種疑問,撥打政大發言人、主秘黃國峯電話,手機直接轉進語音信箱。記者也同步求證政大秘書室,詢問若受贈收入指的是「已支出」項,那在決算數中哪裡可以看出學校真正的捐贈收入等問題,對此,一來一往多次並沒有獲得較具體的回覆。

最後,政大秘書室才以黃國峯名義代為發布聲明表示,103年校務基金決算數中的受贈收入約9400萬元並非元大捐款,該公司捐款於103年度先進了「暫收及待結轉帳項」。

不過暫收及待結轉帳項只是基於作業時程來不及認列的一個過渡科目,104年的財報中仍要回歸到收支項目當中,至於元大金控這筆捐款是入到哪個項目中,由於政府會計通常不會公開到細項,這恐怕也成為一個模糊、能夠規避外界監督的地方。

元大金控極高層則強調,整件事情就元大金控方都是公開且合法的,並且經查後1億元確實已入「401專户」,入這帳户後元大就沒有責任,至於政大若是有法律或行政上的疏失,「政大自己要負責。」

其實政大和元大金控長久以來關係良好,包括周行一就曾任過元大金控的獨董,幾名知名財經專業的學者如司徒達賢、于卓民等也擔任元大金控董事會的成員,給予專家意見,過去幾年來,元大金還曾經捐贈政大商學院的教室改建,並在EMBA課程中提供許多業界的資源。

有時候企業捐款給大學,最在乎的恐怕不是美名或是建築物冠上企業名稱,而是學校有沒有正確、適當地使用捐款,大學實施校務基金雖然已經將近20年,但許多實施細節仍存在不少有待各界檢視和檢討的議題。

監察院於去年提出的調查報告中就直指,「依審計部101至103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指出,......資料顯示52所國立大學校院受贈現金高達20億餘元,惟受贈公開徵信機制未臻周延,對外資訊揭露亦待強化。」更進一步來說,若連這都做不到,要徹底落實大學自治,現狀是否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