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尼亞運看到台灣籃球出現的一絲曙光

運動世界

8月27日,就在印尼亞運會上,中華男籃擊敗敘利亞,睽違48年終於重返亞洲四強,雖然在四強賽以23分之差敗給中國 ,但在以林志傑等球星為首的黃金世代退出國家隊,歸化中鋒戴維斯又受傷的情況下,能拼戰至此,表現已超乎預期,令人激賞。

SBL兩大重要變革

除了國際賽亮眼,鏡頭轉回國內籃壇SBL聯賽,在新的球季也有著兩項最重要的變革,1、試行真主場  2、雙洋將制。

過去幾季什麼「主題週」、「主場週」猶如笑話一般就不提了。(請參考:推SBL職業化前 先來談談「主場週」怎麼玩

新球季例行賽新增的第6循環,確定為7隊的完全「主場經營制」,該循環自每周二至周日共6天,都將有主場賽,且每天就僅有該場主場賽。另外轉播、行銷單位,也確定招標日期及方式。

當然,包括場館分配、門票經營等相關細節目前還不清楚,但有突破總是好事,SBL終於真正向職業化靠近了一點點。

洋將聘用規則改變

經營面之外,球賽內容也需要提升,再看看洋將聘用規則的改變。

SBL從第四季開始引入洋將,但一直到上一季各隊最多就是以一名洋將為限,眾所周知台灣一直缺乏優質長人,所以各隊洋將幾乎都被限制要找高大的內線球員。

洋將聘用是快速提高聯盟水準的方式之一,但因SBL洋將幾乎為內線球員,即使水準高,打起球來普遍不如體能勁爆的鋒衛球員好看,同時也大幅限制的各球隊的陣型。

新球季規定則以兩名洋將身高相加405為限,這樣各隊彈性變化就大,是要請極高大中鋒配上體能優異的矮小後衛;還是略矮的中鋒配上能裡能外的前鋒,各隊能就各自現有陣型搭配不同組的合洋將,球風更多元,比賽更有看頭。

有兩個問題仍待解決

雖然國內外都令人看到了一絲希望,但卻仍有問題要解決:1、下一個歸化洋將在哪裡?2、職業化的最大窒礙仍未解決。

我的立場向來很簡單,有改變求進步之處,給予大聲鼓勵;原地踏步,裝聾作啞的,絕對強力譴責。

近3年來,較令人激賞成人級別的中華男籃國際賽有二,一是以5勝3敗,贏下歐美亞強隊,拿下隊史最佳成績的世大運;二則是今年亞運。

這兩項比賽有個重點,就是主教練都是美國籍,擁有NBA執教經歷的帕克(Charlie Parker),中華男籃上個月才在世界盃籃球賽亞太區資格賽接連慘敗給日本與菲律賓,易帥由帕克領軍之後,立刻重返亞洲四強。

並非要抹煞本土教練過去的貢獻,而是執教成效就證明台灣的教練仍有極大的學習與進步空間。

不論歸化或洋教練,更開放更向外擁抱的籃球發展心態是絕對必須的。

有機會成績更往上推

這次亞運中華男籃當然戰術配合、拼戰態度等各方面都非常好,但對陣中國的比賽,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只輸在禁區高度的不足,中華男籃全隊僅一個200公分長人(還剛好就200),中國則有6個,中國中鋒周琦更高達218公分。

不禁讓人有點惋惜,如果中華隊有高大的歸化球員坐鎮禁區,或許有機會把成績更往上推。

再談到國內的職業化,事實上我認為什麼場館、球員交易制度都是次要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目前7隊母企業對職業化的心態。

事實上除了富邦璞園曾明確的表態支持職業化外,在成本與母企業經營球對態度的考量下,其餘隊伍可能多採不支持甚至反對的立場。

沒有球隊玩,職業化也沒用,這才是SBL要職業化的最大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