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日本大學全都錄 養出不工作、不結婚、不出門的年輕世代


在低欲望社會中,政府永遠都在拚經濟,大學過度氾濫,薪資凍漲、未來不明,新世代喪失成功欲,只在乎小確幸,為此大前研一深入剖析低欲望社會的各種面向,也提出相對應的解決策略。

撰文=大前研一

目前在日本,尼特族、繭居族、單身寄生族的年輕人,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事。週刊雜誌也以專題系列報導「小孩不工作、不結婚、不出門」的問題。年輕世代會如此「向內、向下、向後」(意指個性內向、向下沉淪、後退消極),我認為這些現象的背後原因,正是日本的教育制度。日本真正應該推動最重要的成長策略之一,就是教育改革。

雖然美國有許多製造業外移,仍舊是創造就業機會能力最好的國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國的教育讓天賦異稟的傑出人才輩出,例如蘋果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SpaceX共同創辦人及特斯拉汽車(Tesla)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以及推特(Twitter)與信用卡支付服務Square的創辦人傑克‧多西(Jack Dorsey)等人,因此美國能夠接連誕生全新高度專業的產業。這些新興產業的誕生,並非出自天才之手或「偶然」的機會,而是致力於培育人才的教育與社會的產物。

反觀日本,我們的教育還處於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時代,努力培養整齊劃一的人才。教育要求學生專心記住老師教的「答案」,而這些答案都出自文部科學省規定的指導要領。這種教育方式能夠提供傳統產業基礎勞動人才,卻無法培育出真正的傑出人才,也無法創造出全新高度專業的產業。

安倍政權如果要提成長策略,就不要被眼前的股價或被財界、大學教授(肯定是舊有教育方式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的意向所左右,應該從根本面認真檢討教育改革。

大學過度氾濫

根據文部科學省2014年度的「學校基本調查」,目前日本共有781所大學,其中國公立大學有178所、私立大學有603所,本來只要有10所公立大學就夠了,設立這麼多間大學真是很荒謬的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瑞士,國公立大學只有12間,而新加坡只有4間。這兩個國家的人均收入GDP超越日本,還能夠培養出全球型企業。

歐美的大學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舉例來說,芬蘭從小學就開始推行英語教育,加上現今已將大多數的大學課程改以英語授課,吸引了許多來自歐洲及其他國家的留學生。簡言之,大學變成全球社會的縮影。想在其中獲勝存活相當辛苦,但能夠提供學生接觸國內外優秀人才,並在競爭當中切磋琢磨的環境,這些都是培育傑出人才極為重要的條件。

日本應該減少大學數量,採行小班制度。為了從世界各地吸引優秀的留學生,應該盡量增加英語課程。與此同時,從小學或中學時期,對於有興趣且有天賦的孩子,必須配合其程度,請專業指導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如果學生進步神速,即可直升高中或大學,甚至到實際產業等級的環境中學習,採取量身訂做的學習課程計畫。簡言之,應該立刻捨棄全國一致的指導要領式教育方法。

日本的教育是要培養沒有「弱點」的學生,但現今的社會已是以「強項」決勝負的時代。「全部滿分」的秀才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在報考國公立大學時,要準備七項考試科目也是很奇怪的事。做為高等教育的最後一環,應該讓只有一項科目傑出的學生也能夠進入大學,並協助學生無限提升該項能力。

以畢業生的薪資決定學校排名

以美國來說,雖然公立教育體制崩壞,但可藉由私立學校補足,尤其是中西部有許多程度非常好的文理學院(教授基礎課程,規模較小的學校。)美國的精英在這些優質的文理學院研讀哲學或歷史,廣泛學習、培養文化素養,再進入研究所鍛鍊專業領域的「賺錢力」。以學生就業時的起薪來決定研究所的排名,讓研究所成為講究賺錢力的職業訓練場所。

無論是哪個歐美先進國家,並不是公平地對待每個人,而是讓有能力者賺取自己所能賺取的收入,再讓他們從各方面對社會做出貢獻,建立起能夠因應資訊化社會與知性社會、適合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系統。相較於此,從工業化時代就一成不變的日本教育已經落後世界多少,構成日本現在面臨的問題,相信各位應該很明白了吧!

現在,年輕世代「不工作、不結婚、不出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一個概念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高等教育,讓孩子盡早置身於波濤洶湧的世界中,感受世界的衝擊與刺激。模仿美國,「亂設」一堆大學的結果,使得每兩位高中生就有一人進入大學就讀,成為實質的「全部錄取大學時代」。

這個世界並不缺乏具備協調能力或只是認真努力的人,而是缺乏能和賈伯斯或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相提並論,可以撼動全球、改變世界的人。支撐國家的是人,對國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培育人才。

內容來源:低欲望社會》由天下文化出版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