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春搖籃仍處民主陣痛 突尼西亞新總統感謝「年輕人開啟國家新頁」

國際政治

身為「阿拉伯之春」的發源地,突尼西亞的民主化進程一直是阿拉伯世界的指標,10月13日該國第二次總統大選和平落幕,由退休法律教授薩伊德(Kais Saied)壓倒性勝出。

使獨裁者班阿里(Zine El Abidine Ben Ali)垮台的「茉莉花革命」可說是青年革命,薩伊德承襲此勢,善於爭取青年支持,勝選後也特別感謝年輕人對國家的貢獻。

然而他上任後,將面對一個經濟疲弱、失業率高漲的突尼西亞,而國會勢力瑣碎分化,以及競選對手媒體大亨卡魯伊(Nabil Karoui)可能提出的選舉無效挑戰,更為其執政增添變數。

一如許多曾經歷民主化陣痛的國家,突尼西亞轉型之路恐怕仍相當漫長。

退休法律教授壓倒性勝利!

根據13日出口民調,61歲的薩伊德得票率為76%,遙遙領先卡魯伊,將成為突尼西亞民主化後第二任總統。

薩伊德競選期間便把目標鎖定在年輕人身上,主打「國家團結」和「反貪腐」、「選舉制度改革」,發表勝選演說時也特別感謝「年輕人翻開突尼西亞歷史新的一頁」。

他的對手,56歲的卡魯伊領導剛在國會大選成為第二大黨的「突尼西亞之心黨( Qalb Tounes party)」,他因涉嫌洗錢、逃稅在8月遭到逮捕,因此是在獄中進行競選活動。

突尼西亞總統一職為5年一任,主掌國防、國安與外交,而官方將在14日正式公布選舉結果。本次大選合格選民約為700萬人,投票率超過50%。

擁護法治,但反同又挺死刑讓人民怕怕...

薩伊德專精憲法研究,由於面色嚴肅、做事一絲不苟,被取了個綽號「機器人」。

2011年茉莉花革命後突尼西亞國會制定新憲,並於2014年通過,薩伊德正是協助起草新憲的專家小組成員之一,而他偶爾也會以政治評論家的身分出現在電視上。

選前一場辯論會上,薩伊德提出人民賦權、重建法治的理念,然而缺乏具體政見也招致反對者及中間選民批評。

此外,其保守立場也令不少民眾卻步。他指控外國勢力在突尼西亞鼓吹同性戀,支持恢復執行死刑,反對兩性享有平等繼承權。他也曾表示,就算自己當選總統,他的妻子也不會成為「第一夫人」。

簡言之,薩伊德的支持者多是擁護他鞏固法治的理想,批評者則對其伊斯蘭保守傾向有所疑慮。

突尼西亞新科總統薩伊德11日在辯論會上。(圖片來源/Youtube翻攝自半島電視台)

獄中競選不公平,對手擬挑戰選舉結果

儘管薩伊德贏得壓倒性勝利,但選舉結果並非完全沒有變數。

敗選的卡魯伊不僅否認一切對他的指控,且認為總統大選中自己並未獲得公平競爭的機會,數名官員表示他很有可能會對此提出法律挑戰。

當初為了防堵這項情況發生,投票日4天前卡魯伊在法庭命令下暫時獲釋,薩伊德也在投票前一週宣布停止競選活動,意在使卡魯伊無法以「選舉不公」借題發揮。

然而,這兩項「讓步」顯然並未說服卡魯伊和其自由派支持者,一般認為他們將提起選舉無效訴訟。

經濟成長跟不上政治改革腳步…

2011年突尼西亞爆發「茉莉花革命」打響「阿拉伯之春」第一槍,2014年通過新憲法,同年艾塞布西(Beji Caid Essebsi)當選第一任新憲民選總統。

然而艾塞布西(Beji Caid Essebsi)今年7月驟逝,總統大選因此提前舉行。

BBC駐突國記者表示,雖然革命8年前為突尼西亞帶來民主,但許多人認為該運動也就僅此而已,並未大幅改善人民生活。

物價上漲、GDP成長率停滯,勞動人口失業率為15.4%,大學生失業率更高達31%,單就此項來看,比剛脫離戰亂不久的伊拉克還慘

專家認為突尼西亞仍處於革命後的「過渡與重建階段」,世界銀行也指出,突尼西亞的經濟表現跟不上其政治改革腳步。

不過其貧窮人口確實從革命前的20%以上降至今日的15%左右,惟城鄉貧富差距依然顯著。

傳統菁英OUT!國會陣營多元但「分裂」

突尼西亞人民的失望與挫折感反映在10月的總統與國會大選上,用選票「懲罰」傳統政治菁英。

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時,候選人多達26名,卻是由缺乏參政經驗的薩伊德及卡魯伊出線,使第二輪成為「素人對決」。

而10月6日舉行的國會大選中,老牌政黨伊斯蘭復興運動黨(Ennahda party)儘管仍是第一大黨,卻失去絕對多數寶座,得票率僅17.5%;而卡魯伊的突尼西亞之心黨約為15.5%,躋身第二。

取代傳統大黨的是獨立參選人士和其他小黨,突尼西亞的新國會將呈現「多元但分裂」的態勢,分析擔心這恐不易總理籌組聯合政府,進而導致執政效率不彰,甚至政府停擺癱瘓。

不過一名中間選民向BBC指出,他們還是認為重點在於不賦予任何一人或一黨絕對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