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函證明年第一季上線 財報更透明不讓博達案重演


台經院和電子函證推動小組自2015年開始,推動函證電子化作業,國內建置電子函證平台的天逸財金公司董事長溫豐泰指出,經過過去7年的準備並取得電子函證技術領域專利後,基礎的建設都已完成,預計明年第一季電子函證的應用就可以正式上線。

電子函證可望在明年第一季落地

此外,台經院院長林建甫更指出,電子函證落地將是台灣金融科技的里程碑。不過,電子函證究竟是什麼?

首先,函證一詞其實是會計審計上的專業術語,指的是會計師查核一家企業的財務報表是否正確、完整時,用來向和該企業有往來的金融機構或上下游廠商確定它們帳上記載是否和被查核企業一致的一個程序。

舉例而言,向銀行的函證內容常包含被查核企業在銀行的存款、借款、貼現、購買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等帳戶資訊,是會計師在查帳上一個不可或缺的必要環節。

那麼函證電子化後到底會帶來什麼影響?政大金融系教授廖四郎表示,由於現行實務上函證的作業仍採用紙本謄寫和郵寄寄送,根據業者估算,每年會計師向金融機構發函的紙本詢證函就接近150萬封,不僅耗費人力成本和時間,也造成紙張浪費。

降低人為干擾因素,讓財報更透明

一旦電子化之後,據國外研究機構評估,紙本函證往來約須要花費21天至40天不等,不過電子函證平均只要1.8天;作業的人工時數也從8小時降低到1.1個小時,同時銀行的回函率也大幅提升3成。

然而,這和一般民眾到底有什麼關係?廖四郎指出,其實更加重要的一點是,電子函證將可大大降低紙本函證因人工作業而容易發生的竄改、遺失和舞弊等人為疏失。換句話說,會計師在查帳上的資料準確性將提升,這麼一來企業財報的透明度和準確度就會跟著提高。

雖然函證是會計師在審計上的作業程序,但其實這和投資人息息相關,以2004年爆發、掏空公司超過60億元的博達科技掏空案來說,其中出問題的一環就是會計師執行函證程序有疏失。當時因為財報簽證的會計師沒有確實取得銀行存款的回函,因此未能即時發現博達公司銀行存款已經受到限制,導致後續不實的財報產生。

因此,若財務報表資訊能更透明化,對保護投資人的權益大幅提升。對此,金管會官員表示若此平台能加速或方便會計師作業的話,對電子函證的發展樂觀其成。然而據相關人士透露,目前銀行業者雖躍躍欲試,認為這可降低銀行的人工成本,不過礙於金融機構端受到金管會銀行局管轄,在金管會沒有明確表態之下,目前仍屬觀望狀態。

《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