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工商團體競相喊價 小心600億武漢肺炎紓困特別條例公益變私用

政府政策

行政院提出武漢肺炎特別條例,編列經費上限600億元,其中工商業紓困規模達200億元

工商團體也趁機喊價:1. 要求政府應減稅,包括營業稅、地價稅、房屋稅、娛樂稅等,並要求銀行減免貸款利息。2. 鬆綁一例一休,放寬加班時數上限,讓在地原物料供應商增加供給。3. 政府應運用資源盤點原料缺口,由單一窗口去找貨源。

藉紓困條例,工商團體競相喊價

在經濟學中,傳統觀點是把市場和政府的機能看成可以相互替代的,也就是市場若失靈,可以由政府出面來彌補。比較新的觀念是,政府與市場不是相互替代,而是相互補充。

但有些市場的機制運作,例如去找貨源,政府就不適合越俎代庖,即使勉強去做,也不符成本效益。因此武漢肺炎可能帶來經濟衰退時,政府的介入能否發揮作用,該注意哪些事?

特別條例討好企業及民眾,說好的財政紀律呢?

應該注意的有個面向:1.、有沒有相關的決策過程或規則,能使決策真正符合公共利益,而不是公益被私用?2.紓困的正當性:透過制定條例的立法,由此得到的經濟利益是否明顯大於所發生的成本?

3. 如果政府提供有效提升總需求水準的政策,私人投資也一定會隨後跟進,供應鍊也會重建,或有替代方案,沒有必要給予個別企業太多額外的補貼。

4. 特別條例草案預算金額,朝野競相喊價,討好企業界和民眾,完全不顧財政紀律,顯示政治人物喜歡花錢,如果不必增稅,那花起來更是痛快。財政為庶政之母,即使是非常時期,執政者也必須要有力求財政長期穩定的視野和規劃。

交通、觀光旅遊衝擊最大 補貼最多卻是製造業

目前看來這次武漢肺炎對經濟的影響,以航空業、交通業、旅遊業及百貨零售業受到衝擊最大,但要求政府降稅、補貼聲量最大的卻是製造業。不僅爭取到特別條例草案中200億元的補助,還要求放寬一例一休,甚至要政府出面尋找貨源。

這次行政院倉促之間推出的特別條例草案,看不出來是一系列解決經濟成長趨緩的完整政策、綱領和執行程序,只是展現行政院面對現實,有隨機應變的能力。

政府許諾賦稅減免、利息補貼,給企業界實惠,卻不要求任何人付出回報,未來政府的財政收入勢必減少,也沒有規劃災後經濟成長的動能與路徑,企業亦未承諾在景氣復甦後,增加在台投資,好比將馬車放在馬匹前面,無法帶動車隊前進。

台灣的企業家中,值得尊敬的很多,不可捉摸的也不少。政府給他們紓困,就像以糧草餵母牛,可能產奶,也可能不產奶,如果產奶,就有價值,但缺乏明確的數量與方向,就是政府的責任。

本文由Owen Hsieh臉書授權轉載

更多內容

 武漢肺炎》印度藥廠2月底庫存告罄 全球藥品面臨斷鏈風險

病童缺藥僅是藉口 中共為何痛批民進黨且急著把台灣人送出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