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基西進媽媽總教頭陳秀珠


撰文=賴寧寧、張瀞文

彰基西進的金牌顧問團中,除了帶頭衝的院長郭守仁,還有一位搭飛機上班的副院長,她就是陳秀珠。

她是這幾年來跟著郭守仁赴大陸南征北討的頭號戰將,是彰基唯一的女副院長,也是台灣醫院中唯二女副院長,也是彰基8位副院長中,副院長年資最深的一位,她2003年就當上副院長,迄今13年。

2016年7月16日早上8點,彰基一年一度的主管共識營,在彰基的福懋大樓地下一樓的國際會議廳召開,陳秀珠一身長版花襯衫、及膝黑色窄裙匆忙現身,她是當天的講者之一。當天清晨兩點,她才剛從上海的上海宏信醫院管理公司辦公室飛抵台灣,睡了3、4個小時,又從台中的家趕到共識營現場。

這樣上海、台灣兩地的空中飛人生活,她已經過了5年,3年前,彰基和大陸最大的租賃公司遠東宏信公司合作,成立上海宏信醫管公司,她成了彰基派駐上海的最高主管,擔任副總經理,一年之中大約有一半的時間在上海上班。

在上海上班期間,她每週五一下班就搭飛機回台灣,星期一再搭最早的班機飛去上海,多年下來,已經「飛」成華航的金鑽卡頂級貴賓。

她為什麼必須週週返台,忍耐飛機誤點,得在機場枯等半夜才能到家,甚至飛機餐吃到不想吃的痛苦?

4個孩子的媽,是她另一個身分。家裡有兩個未成年的兒子,老三、老四是她在38歲、41歲生的孩子,大女兒、大兒子已經成年,在國外工作、讀書。家中不只她這樣飛,在台商製造業大陸廠上班的另一半,也和她一樣週末返家,一家人在週末假日才能團聚。

在上海,她得和一家家前來「問診」,希望改革醫院醫療、管理制度的大陸各省公民營醫院高層主管開會,還得協助上海宏信建立醫院集團化的管理系統;在台灣,她也得管理九家體系醫院的營運績效,還要評估陸續前來要求加盟的地方醫院的綜效。

每天需要批示的公文量很多,但她就是有本事「今日事、今日畢」,而且員工形容她:「不是隨便批的,」拚到半夜也要仔細批完。

她的認真打拚,得從她年輕時談起。陳秀珠從台大藥學畢業後,班上一半同學出國,留下來當藥師的人很少,她是其一;當過公立醫院藥師、歐美藥商的業務員,剛畢業時,一個月薪水才1萬6000千元,她不僅全交給媽媽,每個禮拜還要兼3個家教,賺自己的生活費。即便結婚後,當上私人醫院藥局主任,因為要養娘家,她也是晚上回家吃完飯,碗洗一洗又出門當家教。

「我很認分,」她說,知道自己需要賺錢養家,工作再忙都沒關係;不只如此,她還一邊上班一邊赴學校進修,念完陽明大學醫管所碩士,又念了台大商學博士,在博士班口試時,她正懷著老三,挺著大肚子去參加口試。

學低頭、當業務,相信成長是條不歸路

認真又肯拚是她的特質,也是幾任彰基院長重用她的原因;她深度參與彰基兩次重要轉型。第一次是黃昭聲時代,從兩家醫院轉型為集團化醫院的時候,當時彰基接管經營不善的地區醫院,她就是負責和地區醫院負責人談判的團隊之一,一邊和法務主管摸索法律條文寫合約、談條件,一邊還得安撫肚子裡的老四兒子說:「你不要太早出來啊!」直到現在,她還負責體系醫院的管理責任,每個月都會跟體系醫院的院長開會討論經營績效。

郭守仁擔任院長後,她是唯一留任的副院長,當彰基決定往西進發展,進行第二次轉型時,她又跟著郭守仁南征北討,是西進大陸的第一批先鋒部隊,到處演講、談輔導案、應酬……因為頻於在中國不同的城市移動,有時候,早上起床,她還得想一下自己現在在哪個城市。曾有一位地方醫院院長,過年時打電話給她拜年,電話通了,一個很遙遠的聲音響起,這位院長覺得奇怪的問:「陳副(指陳秀珠),妳在哪裡啊?」「我在烏魯木齊。」她回答,讓電話那頭的院長驚訝不已:「那是零下2、30度的地方啊!」

到大陸打天下,和在台灣最大的不同是,要做「sales」(業務員),要陌生拜訪,要把態度放軟,要跑業務、要喝酒,要說服對方彰基能夠提供的知識財及服務,接下輔導案前,還得一家一家去現場評估到底能不能合作……。這些和她在台灣扮演的角色完全相反,在台灣,她很年輕就當上主管,任何事她說了算,沒有求過人,只求過知識。

這2次大轉型,都遭遇很大阻力,這兩次她都擔任黃昭聲、郭守仁的左右手,是員工及董事會的頭號說客。

集團化發展時,當時的員工並不諒解彰基擴張計畫,質疑彰基好好的,為什麼要走出去?尤其要說服醫生花上30分鐘車程,到院外醫院看診,更是困難重重。但她像媽媽一樣,溫柔的說服醫生,動之以情,說之以理,拜託他們支持醫院的發展,雖然還是有人不支持選擇離去,但也有年輕醫生抓住外派機會大展身手。她告訴醫生及員工,在健保年代,醫院不能再被動的等病患上門,必須藉著醫療合作模式,建立通路,走到病人面前,醫院才不會被邊緣化,幾年下來,醫護人員逐漸接受彰基的集團化經營模式。

西進大陸的阻力更大,一度讓董事會、親信部屬懷疑與不諒解。西進初期,就有董事

問她:「秀珠啊 ,你去大陸,把人家教會,會不會就被人踢回來!」她邏輯清楚的說服董事:「我不去教,人家也會進步,而且家只能跟我們合作嗎?我們不去,台灣其他醫院也會去,如果台灣醫院都不去,人家直接跟新加坡學,跟美國學……。」

因為,現在美國的一流醫院,像是梅約診所、梅維醫院,哈佛大學,都赴大陸找一流醫院合作,或者開醫管公司,辦了很多場研討會,而且就算彰基不去,台灣其他的醫院也會去,更何況大陸也會跳過台灣,直接跟其他國家合作。針對「被學光」一事,她也是高度警覺,因此,她要求院長郭守仁要讓她去國外上課,因為不學新知識,沒辦法教人。

因為陳秀珠常跑大陸,在台灣的時間變少,一位親信部屬也對此極為反彈,甚至抱怨:「你們把陳副賣給大陸了!」後來,她跟這位部屬解釋,往大陸發展,是把彰基的末稍神經往外延伸,可以讓彰基變成平台,讓下一代更有機會,幾次溝通後,如今這位主管也開始接下大陸醫院的輔導案,也成了空中飛人。

談起沒能時時刻刻在孩子身邊,陳秀珠不禁紅了眼眶,但問她為什麼這麼辛苦,還願意出去跑?「(沒有走出去)我覺得我的職業生涯出現一個ceiling(天花板),開創性會受限,我不是要追求什麼,我在台灣已經是醫學中心的副院長,也拿到博士、也當到台大的老師了,「無你是麥安怎?」(台語:不然你是要怎樣?),我講的不是那個追求……」她認為,去大陸工作因為領雙薪,薪水比在台灣高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高薪不能支撐很久,尤其當你工作疲累的時候,就會更討厭金錢, 真正會讓她覺得每天enjoy(享受)的是,每一天都還在學新的東西。她以在上海直屬主管互動為例,負責管理整個集團的年輕主管,他們都是非常頂尖優秀的人,和他們一起工作,會覺得是在互動激發,像在打乒乓球一樣,一來一往,打來打去,她很喜歡這種成長的感覺,因為每次對方把球打回來的時候,為了接他的球,就還要想招數迎戰,那是一個成長的過程,自己會被激發得更smart,是一種遇強則強的感覺,那不是金錢買得到的。

多年前,陳秀珠曾聽一位當過王永慶特助的講者,分享從王永慶身上學到的一句話,「成長是一條不歸路。」在那個台商提著皮箱到世界上走透透的年代,王永慶說過的這句話,讓她一直記得,也深深影響著她。如今,她自己實踐這句話,她踏出彰基,踏出國門,讓自己保持成長的動力,也同時激勵著一群彰基主管共同成長。

內容來源:《輸,就是贏— 彰化基督教醫院120年共好心法》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

《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