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朝野砲轟政府對港冷感 梅克爾潛在接班人籲「就是要讓北京沒面子」

國際

7月12日香港民主派為9月立法會選舉舉行初選,投票者高達61萬人,被視為是對港版《國安法》的反抗。香港眾志創黨主席羅冠聰曾表示「只要有國際支持,香港抗爭就能堅持下去」,然而,一些國家的反應卻不如預期,例如德國。

面對港版《國安法》,英國宣布接受300萬港民、澳洲暫停與中國的引渡協議,相形之下,身為歐盟龍頭的德國態度較為冷淡,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被批評「親中疏美」

事實上,德國朝野對此也出現強烈反彈聲浪,與梅克爾同黨的國會外委會主席洛特根(Norbert Roettgen)譴責當局「過於沉默」,而在野的綠黨、自由民主黨(FDP)也對梅克爾的表現相當不滿。

歐盟外長會議於13日討論港版《國安法》對歐洲的影響,德國總統史坦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12日警告北京已「雙重違法」,中、歐關係恐面臨難以彌補的傷害。

德國得負責聯合歐盟抗中

史坦麥爾接受德國第二電視台(ZDF)專訪時直指北京違反香港《基本法》以及在聯合國登記公告的《中英聯合聲明》,而和歐洲關係搞僵「對中國沒好處」。

史坦麥爾所屬的社民黨(SPD)與梅克爾的基民盟(CDU)是結盟關係,然而,不僅盟友看不下去,CDU議員洛特根也要求政府清楚表態。

洛特根向《德國廣播電台》(Deutschlandfunk)批評當局過於沉默、對中施壓不足,且太過強調經濟利益,忽視民主與法治的價值。

「中國已是地緣戰略強權,我們無法再只看其市場(帶來的利益)」他說,「我們必須譴責並指明(中國)不義之舉,遏止他未來其他侵略行為」,例如台灣、南海與澳洲之前遭受的經濟威脅

「如果有人認為自己有權侵犯他人權利,將對德國經濟與政治利益構成不確定與不穩定性,短期或許無傷,但卻不符長期戰略考量」洛特根說。

洛特根認為德國應負起責任,聯合歐盟制定統一對中戰略。不過,目前他不主張對其施加經濟制裁,而是利用北京「愛面子」的特性,將對他的譴責從歐盟、歐洲、歐美一直拉到全球層級。

德經濟部長:民主不是國貿唯一原則

綠黨黨團主席戈林‧艾卡特(Katrin Göring-Eckardt)向《週日畫報》(Bild am Sonntag)表示面對如此嚴峻的情況,她不懂「總理為何如此沉默」。

自民黨主席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告訴《德國之聲》,雖然他認為還不到那個地步,但若有必要,可以德國汽車工業為代價對中執行經濟制裁。

他之所以敢出此言,是因為他對歐盟經濟體和德國產品有信心,足以應付中國抵制的代價,但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可不這麼想。

阿特麥爾日前向《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言明港版《國安法》不會影響德中貿易,因為「民主不是國際貿易唯一的指導原則」。

他婉拒對港版《國安法》表態,指俄國2014年併吞烏克蘭克里米亞(Crimea)是大喇喇違反國際法,因此德國對俄實施制裁,然而中國毀棄的《中英聯合聲明》只是雙邊協議,與德國沒有直接關係。

「我不是『道德導師』」阿特麥爾強調世上有許多和他們不同的價值觀,此外他也不排除將華為納入德國5G建設。(圖片來源/FB@peter.altmaier )

儘管如此,阿特麥爾強調保護人權仍是德國政府首要之務,對此自民黨議會黨團副主席托雷爾( Michael Theurer)駁斥「根本不可信」。

「貿易帶來民主」德國對中仍抱幻想…

事實上,柏林仍對北京維持「貿易推動改變」方針,期待財富與開放能為中國帶來民主,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早就不再對此抱持幻想。

德國外交部10日向中國駐德大使吳懇表達其對港版《國安法》的關切,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接受德媒《RND》訪問時表示「中國是夥伴,也是競爭對手」。

馬斯否認不採取更強硬立場是為了賣車給中國,僅表示他們必須觀察港版《國安法》的執行狀況,並呼籲歐盟對中統一發聲。

CDU盟友基社盟(CSU)國會黨團主席杜布林德(Alexander Dobrindt)也是溫和派,雖然他同意德國必須降低對中依賴、改變雙方關係,但不能採取嚴厲(agression)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