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週以來確診人數增1倍 陳時中:疫情海嘯是有的 這些都是相當險峻的情況

武漢肺炎

「邊境上短期內不會再有放寬的動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今(29)日記者會中表示。

雖今日無新增COVID-19(武漢肺炎)確定病例,不過前天和昨天連續2天增9例境外移入,也不免讓國人擔憂台灣疫情狀況。國內截至目前累計81,16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其中467例確診,分別為376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441人解除隔離、19人住院隔離中。

有關7月27日泰國官方公布自台返泰之武漢肺炎檢驗陽性個案,其189位同公司接觸者檢體核酸及血清抗體檢驗結果皆為陰性,「因為目前對189人檢驗完畢、PCR都陰性、抗體檢驗也都陰性,代表在工廠傳播的可能性極低」陳時中表示。

陳時中也在記者會中提到,泰籍移工初步採檢弱陽性,希望2次採檢,目前泰國也初步願意再重驗一次。陳時中指出,這名移工出國前有到賣場採購、吃飯、參加歡送會,目前針因歡送會時間較長可能有1-2小時,且人數10多名,會先進行相關接觸者匡列掌握行蹤,也會再追蹤健保相關資料。

關於台灣、泰國篩檢條件是否不一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泰國也是有症狀才篩檢。至於感染源是否在台灣?張上淳表示需要多一點求證,「如果真的確診,只能推論是在台灣得到的,可是是不是確診還是需要多一點資訊,所以目前希望2採。如果該泰籍移工案例可以驗抗體當然是很好,但因為個案不在我們手上,很難自由處理。」

他也提到,二採希望釐清是真陽還是偽陽,不過因為個案還有腹瀉問題,「不知道是絕對問題還是因為新冠,25號才發燒,是發燒是發病日、還是腹瀉是發病日,其實目前也沒辦法講清楚。」

關於泰籍移工更多疫調狀況、採檢方式、疫苗進度及8月1日開放外籍人士來台就醫狀況,指揮中心也在今日記者會中一一說明。

很多國家重檢驗,台灣強調「檢疫」的原因是...

陳時中提到,台灣在3月中到4月初境外移入案例,20天就有300多例,「那時候疫情還沒有現在嚴重,現在外在形勢還是很嚴峻,邊境上短期內不會再有放寬的動作,要持續觀察各國疫情發展狀況,來做進一步決定。」

他也提到,許多人問到台灣跟國外的檢驗有何不同?陳時中解釋,「很多國家都強調『檢驗』,台灣則強調『檢疫』。」陳時中強調,台灣策略以隔離重於檢驗,是因為檢驗的準確度還不敢肯定,目前只以PCR檢驗為準,再來是檢驗時間點也很重要,「不是隨時都驗得出來,所以我們強調在發病的前2天跟之後的7-9天,被驗出的準確度會相對提高,在其他時間往前推可能還在潛伏期驗不出來。」

陳時中表示,基於採檢的準確性和時機這2個理由,才會用檢疫14天,「概念是如果會發病,在這14天裡面就會發病,這時候來驗就會比較精準。再來是沒有症狀,但根據科學上了解,即便是無症狀,14天後病毒量也會降低,不會再傳染給別人,對自己身體的傷害也減到最低,也不會造成社區的傳播。」

他提到,有些地方積極去採檢,「驗得到就去醫院、驗不到就回社區,但這些人在檢驗時是陰性,不代表沒有受到感染的可能,回到社區以為是乾淨的情況,反而會造成社區傳染的風險提高。」陳時中認為,14天檢疫雖然社會成本相當高,「不過我認為在疫情大流行下,應該要採取安全完整隔離檢疫措施。當然未來疫情減緩可以再討論,但目前的狀況及對病毒的了解,隔離、居家檢疫的方式才能確保台灣的安全。」

大幅降肺部新冠病毒量!國衛院治療性抗體效果顯著

指揮中心指出,全球疫情近1週增加11%,單日新增病例數屢創新高,其中仍以美國及中南美洲疫情最為嚴峻,南亞疫情快速上升,歐洲及西太平洋多國疫情亦有回升的趨勢。

國衛院感染症及疫苗研究所所長廖經倫,也在今日記者會中表示,國衛院與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共同合作,以過去抗SARS病毒抗體為基礎,挑選出可辨識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抗體,投入新冠病毒治療性抗體的開發工作。研究團隊運用治療性抗體來治療感染新冠病毒的倉鼠,廖經倫表示,「經動物試驗的結果發現,倉鼠的體重、活動力不會因此降低,肺部病毒量卻大幅下降,其對抗新冠病毒的治療效果令人振奮。」

先前研究團隊已成功鑑定出,具備中和SARS病毒能力的抗體,其辨識病毒棘蛋白(spike protein)胺基酸序列與新冠病毒棘蛋白胺基酸序列完全相同。研究團隊為了驗證該抗體在COVID-19的治療潛力,先透過新冠病毒來感染細胞的試驗,發現該抗體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相當顯著。

此外,廖經倫也指出,研究團隊已展開動物試驗的階段,在倉鼠的感染模型中,以新冠病毒感染倉鼠(每組5隻)後,再分別以Mab-X或Mab-Y抗體進行治療。「實驗結果發現,未接受抗體治療的倉鼠體重明顯減輕,活動力也跟著下降;而接受抗體治療的倉鼠,體重與活動力則無明顯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原本感染新冠病毒的倉鼠,肺臟的病毒量非常高,而接受抗體治療的倉鼠,肺臟病毒量竟然降低了100倍之譜,效果相當驚人。」廖經倫表示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全球少數已透過動物試驗來證明其治療COVID-19效果的抗體藥物。

國衛院研究發現,運用治療性抗體治療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倉鼠,經動物試驗發現,倉鼠的活動力不會因此降低,肺部病毒量卻大幅下降。(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新冠病毒治療性抗體。(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廖經倫表示,在治療上,此抗體除能單獨使用,也可考慮搭配其他抗體,用雞尾酒療法方式提升整體治療效果。為延續上述重要的研究成果,國衛院與國防預醫所將徵求具備抗體研發生產製造相關經驗之上下游廠商,協助進行後續的技術移轉、商品化開發及臨床試驗等階段,期盼新型冠狀病毒治療性抗體能夠及早量產上市。

「白扁豆」可防新冠病毒入侵?張上淳回應...

而關於中研院研究團隊今日指出,白扁豆所萃取出的蛋白質FRIL可抓住新冠病毒表面的醣分子,進而抑制病毒感染、阻斷其傳播,該研究論文已於7月24日刊登於《細胞報告》(Cell Reports)。對此,張上淳證實,各單位都持續嘗試新藥物,目前也都在檢測階段。

中研院解釋,白扁豆萃取出的FRIL,一個FRIL可同時抓住在其周圍的多個醣分子。由於新冠病毒表面的棘蛋白與流感病毒表面一樣,皆布滿了醣分子,研究團隊在疫情爆發後,便立即著手將流感研究延續至新冠病毒的測試,但目前的成果仍屬基礎研究,還要進一步將研究轉化成治療或預防的醫藥用品,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對此,張上淳回應,目前國、內外很多研發單位嘗試找新冠肺炎的疫苗、治療藥物,找到方法後也持續做檢測,而中研院、國衛院也正在檢測該藥物成分,認為可能對新冠病毒是有效的,而「白扁豆」也是研發單位找到的其中一部份。

外國人來台就醫恐帶病毒?陳時中:保證不會

至於醫界也相當關心的8月1日開放外籍人士來台就醫,陳時中也在記者會中回應表示,「大家擔心是否會有大量病人帶病毒進來,跟各位保證不會有這樣的事情!」

陳時中表示,對於醫療的人權、延續性跟必要性會做考量,「在整體的程序上,第一個是要由醫療機構提出申請,根據提出來的醫療計畫書並附防疫計畫書審查。基本上在防疫最基本的規格,是進來要附PCR檢測陰性證明,之後會採檢,14天後會再採,在居家檢疫的情況下,頭尾都會採過,確定是陰性才會進到醫院裡面治療。」

有媒體問到,外籍人士來台就醫,還是有醫界擔心醫療量能及人力不足問題,會質疑為何在疫情高峰時期選這時間點開放?一有疏漏是否就會有防疫破口?

陳時中強調,防疫破口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性非常低,「入境後要檢驗才會到醫院做相關治療,這部分也不會有醫療量能問題,因為是由醫療機構提出來,當然是有量能才會這樣來提,提出來後也要我們這邊來審查相關性。」陳時中也提到,除非在生命有威脅、非常緊急的情況下,會根據醫院院內感染控制,在隔離病房裡面做相關治療。從公布到目前共收到7例申請案件,他指出,包括3例腫瘤,當中有1例顱內腫瘤、1例肺癌、1例肝癌,「像這幾例比較重大的疾病也在審核中。」

陳時中也提醒民眾,「疫情海嘯是有的!這6週以來確診人數增加1倍,這些都是相當險峻的情況。」並強調民眾應力行防疫新生活,「能夠防微杜漸,戴口罩、為持社交距離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把社區傳播可能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