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豬美牛放寬進口》台經院院長張建一:美方只是追求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

美豬美牛

總統蔡英文在8月28日宣布,從明年元旦起將開放進口美國含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豬肉以及30個月齡以上的牛肉,引發國內的正反討論,此舉也被視為是台美的經貿關係可望進一步加深合作與交流

民眾得先知道的是,台灣早在2005年就已經開放美豬進口,但禁止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而此次蔡政府鬆綁開放進口的是,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

根據衛福部長陳時中本月所公布的美豬萊克多巴胺限量標準,除了腎臟低於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訂為0.04ppm外,肝臟、脂肪及肌肉比照Codex標準,另增訂其他可食用豬雜碎部位(胃、腸、心、肺、舌、肚、腦、血)為0.01ppm。

美豬牛來台,時空背景大不同

事實上,開放美豬美牛進口議題至今已吵了超過10年,不管是扁政府、馬政府一直到現在的蔡政府,皆面臨著美豬美牛叩關的壓力。談到近期的美豬美牛鬆綁開放事件,台經院院長張建一接受《信傳媒》專訪時解讀,蔡政府現在的時空背景與當時陳水扁執政階段已有所不同。

張建一分析,除了蔡總統如今的民意支持度高之外,其次是台灣目前的社會氛圍、人民的公民意識是容許且能理性去探討過去不能碰觸的議題,像是同婚議題就是如此,再來則是,現在的國際情勢、產業供應鏈也因為美中兩強對峙下而有所不同。

2017年下半年美中貿易戰開打,至今仍持續進行中,加上今年以來台灣防疫成績佳,使得台灣的能見度大大提高。張建一指出,這其中也包括了台灣產業供應鏈的能見度,「過去大家是強調有效率、全球化的供應鏈,就是為了要降低成本,但是現在反而是以穩定供應鏈為最大考量,因此台灣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張建一認為,為了讓台灣更融入國際貿易體系,放寬開放美豬美牛絕對是勢在必行,因為過去大家所存在的共識是,「美豬美牛是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一直沒有辦法往下談的重要原因」,雖然台灣宣布放寬開放美豬美牛進口之後,美國並沒有保證台美就能簽訂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但至少能提高洽談台美BTA的機會,「後續台美合作有很多的想像空間」。

美方只是追求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

張建一也指出,像是日本跟韓國皆已依照國際規範Codex的標準,鬆綁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而台灣也是WTO的會員國之一,加上美國是台灣相當重要的貿易夥伴。他直言,「台灣是一個小國,當然我們要融入國際社會,很多國際規範我們不能自成一格,必須要遵守國際規則。」

「現在美國不是強迫你買(美豬),也沒有強迫台灣民眾一定要吃,而是至少給美國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美豬)能不能賣出去又是另外一回事。」張建一強調,美國如今仍是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但如果連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都沒有,恐怕美方也不會允許。

但回到國內,既然仍有國人會擔心萊克多巴胺所帶來的食安疑慮。對此,張建一則建議,蔡政府就應該嚴格把關,將產品標示清楚,甚至針對魚目混珠業者採取重罰,讓消費者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況且「台灣民眾如果真的擔心,也可以選擇不要吃!」

除此之外,蔡政府也應該向國人講清楚,「台灣畢竟是國際社會的一份子,特別在經貿部分必須得融入國際社會,必須遵守國際經貿。因為美國不是只針對台灣,事實上很多國家都有開放(美豬美牛),甚至台灣也是採用國際標準Codex,並沒有特別寬鬆。」

美豬進口占國內總豬肉市場非常低

自從蔡英文總統宣布開放美牛美豬之後,很多國內豬農也擔心將造成豬價崩盤,不過,張建一反倒認為未必,因為攤開數據來看,從過去台灣開放進口豬肉(不含萊克多巴胺)以來,進口豬肉的比例大約僅占國內總豬肉消費量的1成,其中從美國進口的美豬約13%。也就是說,美豬進口的比例只占國內總豬肉消費量的1.3%,顯見美豬在台灣豬肉市場的占有率非常低。

另外一個重點是,台灣從1997年3月20日起爆發口蹄疫疫情,歷經20餘年等待,終於在今年從口蹄疫疫區除名,且非洲豬瘟也防治有成,這讓一向以口感品質取勝的台灣豬肉,有很大的機會能重啟外銷大門,「既然美豬進口能到台灣,台灣豬肉也可以出口到其他國家去,這就是國際貿易中所講求的互惠原則。」

台美雙邊貿易協定是重要指標

透過美豬美牛放寬進口事件來看美台經貿合作的機會,為什麼台灣非得加入台美BTA?這對台灣究竟有多重要?

事實上,台灣是以貿易為導向的國家,國際貿易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是相當重要的基石,但由於世界貿易組織(WTO)在多邊貿易自由化談判緩慢的情況下,各個經濟體開始尋求在雙邊架構下,進行雙邊或區域型的經濟整合,這也是為什麼台灣近年來積極爭取雙邊貿易協定(如台美BTA)或是區域性經濟合作(如CPTPP)。

「台灣目前出口100塊當中僅有30餘塊是來自ITA(資訊科技協定)免課關稅,其餘絕大部分都還是要被課關稅,使得企業的關稅成本高。」張建一直白地說,過去台灣所簽訂的FTA最知名就是與紐西蘭、新加坡簽訂FTA,以及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台灣實際簽訂的雙邊貿易協定數量並不多。

不可否認的是,台美雙邊貿易協定對台灣來說確實是一個重要指標。張建一指出,因為台灣若能簽訂台美BTA,不但有利於台灣企業在美國市場與他國企業公平競爭,也可能會因為台灣與老大哥(美國)簽訂雙邊貿易協定,提高未來台灣與其他國家進一步洽簽FTA的機會。

台灣不能只關注美豬美牛小議題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財政部最新公布的8月進出口統計顯示,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額達144.6億美元,創下歷年單月新高;另外台灣對美國出口46.5億美元,也同樣創下歷年單月新高。其中,台灣對中國出口年增率達22.9%、對美出口年增率為13.8%。在美中兩強對峙之下,台灣又該如何立足?

「台灣就是繼續當一個善良無害的第三者。」張建一指出,很多人會說供應鏈去中國化,但其實是不切實際的說法,因為中國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紅色供應鏈不能完全忽視。

反倒是未來廠商應該區分清楚,將供應鏈分成兩套系統,一是在中國製造生產以提供給中國市場,二若是提供給美國市場,就在台灣生產或是從東南亞、印度等地製造,「台灣企業不需要刻意選邊站,因為一邊是第一大客戶,另一邊是第二大客戶,只要產品具有競爭力,自然就會有人要找你生產。」

張建一最後則呼籲,台灣不能只關注在美豬美牛這種小議題,隨著全球供應鏈不斷變化、美中之間的大變動等局勢,反而應該是花心力關注全世界產業趨勢的改變,因為這才是影響台灣產業層面的最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