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歐洲政要學者挺台 謝志偉推一個「中國政策」與「一個台灣」政策

國際外交

歐洲議會外委會「安全暨防衛小組」主席洛瓦索(Nathalie LOISEAU),與9位歐洲政要及學者專家聯名投書德國、法國媒體,呼籲歐盟應加強與台灣的交往合作,並強調台歐高層對話的重要,尤其要重視供應鏈的合作。

歐盟應與台灣高層對話,重視供應鏈合作

外交部15日晚發布新聞稿表示,9位政要及專家學者中,洛瓦索曾任法國總統馬克宏的首任歐洲事務部長,包瑞翰為歐洲議會「對美國關係代表團」團長、席科斯基(Radoslaw Sikorski)是波蘭前外長、格魯克斯曼(Raphael Glucksmann)歐洲議會人權小組副主席。

再者,還包括歐洲議會「阿富汗關係代表團」團長奧斯特維奇(Petras Austrevicius)、歐洲議會前外委會主席布洛克(Elmar Brok)、前德國駐中國大使史坦徹(Volker Stanzel)、德國智庫Mercator中國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毛漢斯(Hanns Maull)、法國「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亞洲專家高德蒙(François Godement)。

外交部指出,洛瓦索等人建議歐盟應強化與台灣高層對話,並在國際參與、公共衛生、經貿、供應鏈合作、區域安全、增加台灣媒體在歐洲衛星電視的傳播等領域,加強與理念相近的台灣合作。

外交部對此表示歡迎與感謝,並指這是在繼之前70名歐洲議會、美國、德國、法國等各民主國家國會議員,聯名發表共同聲明力挺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率團訪台後,跨歐各國意見領袖再次力挺民主台灣,以具體行動展現對台歐關係的支持。

謝志偉推一個「中國政策」與「一個台灣」政策

歐洲國家對台灣態度是否改變,特別是韋德齊認為訪台不違反該國「一中政策」,這會不會成為其他各國仿效的做法,即「既與台灣交往,亦不挑戰中國?」台灣駐德國代表謝志偉在臉書表示,他一直在遊說各國放棄「一個中國」政策,改採一個「中國政策」,並且擬定一個「台灣政策」,最近已漸有轉變。

謝志偉說,4年前他二度出使德國,開始遊說、演講,呼籲超過半世紀的所謂「一個中國」政策早已不合時宜,理當壽終正寢,因為那是「一個中國裡的兩個獨裁政權之間的鬥爭產物」,民主化後的台灣,至今依舊夾在中間幾乎窒息而亡,既不公平,也不正義,更非民主之幸。

謝志偉認為,最近以來,越來越多歐盟智庫學者、國會議員,歐洲議會議員、媒體輿論、非政府組織、甚至政府官員,開始思考放棄「一個中國」政策,改採一個「中國政策」、一個「台灣政策」的可能性

謝志偉強調,這個態度與立場的轉變,一是台灣的自由民主被肯定,被自由世界肯定,更重要的是,「台灣的自由民主被威脅,被共產中國威脅了」;二是新疆維吾爾集中營、香港國安法、中國在南海霸凌鄰國等,使得歐盟對中態度逐漸向美國靠攏,就算不叫「圍堵」,也叫「制衡」。

王毅訪歐招到一致性的尖銳批評

據指出,歐洲即使不接受台灣,但對中國的看法也正在改觀,德國媒體就指出,歐洲輕聲批評中國的年代已結束,最近對中國的風向有所改變,基於中國愈來愈封閉和強勢,歐洲的立場也應該強硬。

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評論說,過去歐洲與中國的關係侷限在經濟,人權只是點綴,德國商人在幕後要求政府對中國的批評不要太尖銳。但是,中國外交官習慣擺出「家長式」姿態,(王毅訪歐)招來一致性的尖銳批評,從法國巴黎、挪威奧斯陸到德國柏林,所有人都公開稱中國是體制的競爭對手。

歐盟原本期待美中貿易戰會讓中國會讓步,但目前看來沒有這樣的跡象,在動盪不安的時代,中國反而更加封閉。北京也無意爭取歐洲對中國的信任,在5G的問題上,甚至威脅意欲排除「華為」的國家,讓人對中國的科技更加疑慮。

該報批評,北京的宣傳機器視西方為敵人,極力排擠西方的影響,並懲罰違背中國利益的外國企業,甚至以「人質外交」對付其他國家。中國如此強勢,歐洲也應該強硬,不排除像美國一樣對中國實施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