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也槓美媒!法反恐被批種族歧視 法媒反諷:川普都比你們認清現實

國際

多家英、美媒體批評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的反恐政策是「種族歧視」、「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a),為此馬克宏近日槓上《紐約時報》等英文主流媒體。

日前他親自致電《紐時》記者史密斯(Ben Smith)抗議它們「合理化暴力」,多家法國週刊亦痛批英、美媒「把加害者變成受害者,把受害者變成種族主義者」。

10月16日法國歷史老師帕第(Samuel Paty)被極端主義者斬首,29日尼斯聖母院又有3人遭割喉,馬克宏對國內伊斯蘭激進組織展開整肅,並加強控管穆斯林團體。

此舉激怒伊斯蘭國家,以土耳其為首,多國呼籲民眾抵制法國貨,但讓馬克宏意想不到的是,他也面臨來自西方同盟的抨擊。

被貼「川普」標籤馬克宏心不平

除了《紐時》,《BBC》、《金融時報》、《衛報》、《Politico》、《華盛頓郵報》、《美聯社》等大報亦被點名「偏頗報導法國恐攻」,而當馬克宏政府出聲抗議,就被質疑他已「川普化」,想藉譴責媒體達到政治目的。

「它們失去了基本原則」馬克宏表示,英、美繼承法國啟蒙運動及法國大革命,與法國共享相同價值,如今兩國媒體反倒譴責法國捍衛言論自由。

馬克宏批評,美媒將美國價值觀強加於不同的社會,卻不了解現代法國正奠基於「政教分離」(secularism)。

「美國社會過去奉行『種族隔離』,如今發展為『多元文化』」馬克宏對史密斯表示,「然而,法國奉行的是『普世價值』(universalist)而非多元主義」,他強調在種族和宗教的身分認同之前,人首先是一國的「公民」(citizen)。

若說法國電視台及各大報還算持平看待這場跨國論戰,法國政治週刊可就毫不客氣開砲了。

法記者:美媒脫離現實遠超川普

《查理週刊》前記者佛雷斯特(Caroline Fourest )在政治週刊《瑪麗安娜》(Marianne)表示她本來不明白「為何美國人會選川普(Donald Trump)當總統」,但現在她懂了。

「我們只需讀讀《紐時》、《華郵》、《金融時報》、《彭博社》和《CNN》對法國恐攻的報導,就能看出美國菁英對現實的認知,還不如川普」。

當《紐時》將恐攻歸咎於法國菁英與少數族裔脫節,法媒反倒覺得他們不接地氣、脫離現實。

「對某些媒體而言,對抗種族歧視是如此正當和必要,他們甘願閉上眼睛,無視恐怖主義和基本教義派的危險性……,甚至與自由價值的敵人站在一起」佛雷斯特說。

她認為馬克宏反恐與美國打擊極右派無異,而指控馬克宏「針對穆斯林」,就像說鎮壓3K黨是「針對白人」一樣荒謬。

「政教分離讓政治遠離盲信,讓宗教免於淪為政治工具」佛雷斯特強調,「法國會為自由挺身而出,如果必須像帕第那樣以死捍衛,我們也不會退縮」。

追求「政治正確」到走火入魔?

2015年《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曾因恐攻蒙受12死11傷,它痛批英、美媒「寧可質疑法國的政教分離原則,也不承認伊斯蘭恐怖主義的存在」。

《紐時》、《華郵》和《NBC》被點名過度追求「政治正確」,不以「伊斯蘭主義」(islamism)形容這起恐怖攻擊,反倒怪罪法國「政教分離」加劇國家分化,還檢討身為受害者的帕第展示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漫畫圖像「有爭議」。

《查理週刊》諷刺《紐時》的插圖。(圖片來源/《查理週刊》網站截圖

《查理週刊》甚至忍不住用《華郵》格言「民主死於黑暗無聲(obscurity)」反諷「看來我們的同行已經很習慣黑暗了」。

另一方面,《國際郵報》(Courrier International)刊登英國記者李奇菲爾德(John Lichfield)社論《馬克宏對伊斯蘭並未過度反應》,不認同《紐時》以「一火藥庫的鎮壓措施」和「極端暴力」形容法國反恐行動。

「馬克宏政府到底是做了什麼?」李奇菲爾德問,「他入侵了伊拉克嗎?他藉國安法剝奪了人民權利嗎?他把穆斯林犯人關到集中營了嗎?」

11月初,《金融時報》才罕見下架一篇譴責馬克宏反恐政策的文章,李奇菲爾德直言該報導有曲解馬克宏政府之嫌,並感嘆「對一家這麼嚴謹的報紙而言,刊登這種有瑕疵的文章還真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