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能再躲回中華民國 戰略專家:拜登團隊的危險在於「猶豫」

美國政治

美國大選尚未落幕,最終結果也仍有變數,不過台灣畢竟得做出最壞打算,對許多人而言,那就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上台後為弭平美中冷戰而犧牲台灣。

然而,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分析拜登外交國安可能團隊名單後,發現亦有不少「鷹派」,而「鴿派」在論述上也出現變化。

「只看個人,對拜登當然沒信心」何澄輝出席今夜趣政治講座時對《信傳媒》表示,「但把格局放大,觀察他的團隊,會發現台灣還有許多空間可以發揮」。

拜登幕僚不乏「類川普」鷹派

川普之所以能突破格局,是因為他任用一批「體制外但務實的人」,現在拜登很可能率建制派、華府智庫、歐巴馬幕僚等政治菁英重新入主白宮,何澄輝提出一個大家都想問的問題:「他們能像川普團隊那樣大破大立嗎?」

何澄輝指出,拜登團隊同意必須對抗中國,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方式太過粗魯,動輒發起貿易戰得罪盟邦,因此必須做出修正。

至於改採何種策略,何澄輝將拜登50幾名核心幕僚分為「鷹派」、「鴿派」、「鷹鴿混合」三大類,鷹派顧名思義認為對中國「打就對了」,鴿派則主張「在國際體制內約束中國」。

「拜登團隊有個特色,外交體制出身的人偏鴿派、涉及國防事務的人則偏鷹派,而後者較有機會進入國安團隊」何澄輝表示。

何澄輝認為,國防部至少將由一名鷹派出任高層,並列舉5名值得台灣密切關注的國安高級官員熱門人選:

(資料來源/何澄輝;圖片來源/維基百科、halbrands.org;製表/洪培英、王郁梅)

除了鷹派勢力比想像中大以外,何澄輝指所謂建制派、智庫圈也正在轉變,一些鴿派代表人士開始發表較強硬言論,例如很可能出任國務卿的布林肯(Antony Blinken)因疫情對中國修正看法,認為北京必須對武漢肺炎負責。

拜登團隊的危險在於「猶豫」

拜登幕僚的優點在於,他們工作經驗豐富,比川普人馬更善於國際協調,何澄輝對他們「個人」不是那麼擔心,他強調,真正令人憂慮的是鴿派、鷹派和混合派組成一支「團隊」時可能出現的問題。

「鷹派、鴿派和鷹鴿派的分裂,是否會使拜登政府把時間耗費在辯論上?他們的猶豫是否會導致戰略真空期,讓中國有機可趁?」何澄輝說。

何澄輝引述華府智庫「笹川和平基金會」(The Sasakawa Peace Foundation)今年2月兵推模擬中國進攻東沙島,結果美方為東沙島「是否屬於《台灣關係法》應捍衛的一部份」而遲疑,最後美國「拒絕協助台灣奪回東沙島」並以中國佔領該島告終。

「這會讓台灣面臨非常嚴重的後果」何澄輝說,「如果駐軍不投降,難道要他們就在那裡死戰?如果駐軍被俘,台灣政府要怎麼和中國處理俘虜問題?」

換言之,拜登政府對台灣最大的風險在於「反應速度」。

正如前美軍太平洋司令哈里斯(Harry Harris)所言「我們隨時做好開戰準備」,何澄輝認為美軍艦隊足以應付中國突襲台灣,因此問題是,拜登及其人馬是否能迅速弭平分歧、做出決定?

台灣不能再躲回中華民國

史丹佛大學歷史學家佛格森(Niall Ferguson)曾創造「中美國」(Chimerica)一詞,以指稱全球最大勞動與消費市場的結合。

如今,佛格森認為「中美國」是「無法持續的癡心妄想」,並做出一個令台灣人相當不安的預測,「如果拜登勝選,恐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而爆發地點就在台灣」。

何澄輝表示,台灣的命運,固然與美國「帝國主義心結」及他對自身國際定位的想像有關,但「台灣自己也必須更果決、更明確,尤其是在後川普時代」。

「如果台灣自己都猶豫不決,更別說美國」何澄輝說,「我們不僅得表明立場,更得讓別人知道我們願意為此付出代價,這才能消除帶來高風險的(決策)溫吞、遲鈍和模糊」。

共機再三擾台,何澄輝稱讚國防部9月16日起像日本一樣,公開共機航機、機種還有我方應對方式,讓大家心裡有個底,帶給國人安心感。(圖片來源/今夜趣政治提供)

每人心裡都該有個不斷戰鬥的小川普

那麼台灣該怎麼做?國際法專家宋承恩直言,首先「台灣不能再躲回中華民國背後」。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12日明言「『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蔡政府卻以「中華民國」回應,宋承恩表示「就好像美國餵了一顆很『甜』的球,結果台灣一棒打出界外」,他才針對此事撰文批評政府的國際回應不夠清晰

他評論,總統蔡英文雖秉持不刺激挑釁、不生事端路線,但也受這個想法制約,有時雖有利台灣在國際走跳,但也可能白白浪費友邦的美意;領導人不能一直以「亡國感」要求民眾支持,他們必須設立更明確的方向。

即便許多人認為大勢已去,川普仍繼續挑戰拜登,宋承恩指台灣同樣需要一個「戰鬥性」如此強烈的領袖,而這需要台灣人民先具備「戰鬥民族」特質。

「台灣人民若只關注小確幸,台灣就會永遠只是小確幸,永遠不能建國」宋承恩說,「或許我們每個人心裡都需要一個不斷戰鬥的小川普」。